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3-03-06  【来源】: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2012年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做优高原特色农业为根本,做强食用菌产业、助农增收为目的,建成生态云南为方向,积极加强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充分挖掘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一)食用菌产量、产值实现双增长。2012年全省食用菌实现总产量21.7万吨,比同期13.5万吨增长62.2%,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6万吨,同比增长15.4%,栽培菌15.7万吨,同比增长89%。实现农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33%,工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1.2%。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37.8%,市场需求继续增长。在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及市场双重因素推动下,栽培菌发展势头逐年看好,与同期相比,2012年其产量占总量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食用菌产业由过去传统的以野生菌为主发展正转向野生菌与栽培菌共同发展且栽培菌发展规模、速度快于野生菌的利好趋势,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二)外贸出口总体平稳。据省商务厅提供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省食用菌出口量14493.8吨,出口额13294万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松茸出口量964吨,同比增长26.2%,出口额4859万美元,同比下降15.5 %,牛肝菌出口量9143 吨,出口额6675万美元,比同期分别下降26.45%、27.27%。受欧盟经济持续低迷、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出口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效益下滑,食用菌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以资源为基础,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滇中、滇西(如昆明、楚雄、大理)片区企业集中度最高,大户产值多在上千万元,交易市场规模全省领先,产品辐射能力较强;滇东、滇西(如曲靖、保山)突出栽培菌规模化发展,示范效应明显。滇西北(如迪庆、丽江)突出松茸、羊肚菌等资源特色,注重野生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在企业集中度较高的楚雄,规模加工出口企业有20多户,户均资产2000多万元,企业出口创汇能力较强。全省已近30户企业跻身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四)助农增收效果显著。随着食用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以及我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生长,人工食用菌种植增长较快,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又迎来了新一轮高潮。除了传统的野生菌采摘每年均能给山区农民持续带来创收(如楚雄、大理、丽江、迪庆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半山区,采摘野生菌收入低的1万多元,高的5万多元),并形成野生菌加工、餐饮、文化等产业链,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人工菌种植效益凸显,以香菇为例,种植1亩香菇,其效益是烤烟的8倍,粮食粮食的15倍。如保山富群公司、怒江泸水怒丰公司、云南大康蕈菌公司、大理永平专业合作社共种植香菇、黑木耳灵芝总面积已超过2000亩,其中保山富群公司投资7050万元(概算总投资1.28亿元)兴建的“隆阳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1050亩,2012年香菇种植产值达1亿多元,还带动施甸县1000余户农民就业增收,大理永平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各乡镇发展了21个香菇专业合作社,带动600多户社员加入,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