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支书爱折腾 天麻种成功


    【发布日期】:2013-03-08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宋佳音

      “天麻娇贵着呢,冷了不长,热了也不长。”昨天,记者走进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下口村天麻种植基地时,村支书朱宗印正穿梭在一个个天麻大棚里,查看着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这两年,朱宗印走南闯北学技术,把原本只能在南方生长的天麻在昌平山区种植成功,带领这个偏远山村,打起了养生牌,走出了一条靠天麻致富的道路。

      种草莓失败 被称“爱折腾”
      朱宗印是一个赶时髦的人。五年前,昌平区正推广草莓种植,朱宗印也带领村民建起了12个草莓大棚,准备大干一场。一年以后,草莓挂果了,朱宗印却遇到了新问题,下口村地处十三陵镇最北边,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里也难见一两个游客,草莓根本卖不出去。随后,朱宗印还尝试了特菜种植,但最终也因为没有顾客光临,不了了之。因此,村里有人说他“爱折腾”。
      “要干就干点新鲜的!”朱宗印跑到昌平区科委去请教专家。专家告诉他,科委正准备在全区找块地试种天麻。鲜天麻和蔬菜一样,可以烹饪直接吃,而且市场价很高,并且容易储存。
      这个主意靠谱。朱宗印暗下决心,再“折腾”一番。2010年,十三陵镇下口村被昌平区科委选为天麻试验种植基地。为了把南方天麻引种到北方,村书记朱宗印可没少“折腾”。

      南北学技术 村支书变身专家
      天麻属于南方药材,北方没有,没现成经验。如何种植成了难题。经过多方打听,一个月后,朱宗印找到了湖北宜昌一家种植基地,还没说上三句话,人家就直接拒绝了,原来天麻这行骗子太多,人家担心朱宗印是骗子。经过几番诚心诚意打交道后,湖北方面终于答应朱宗印上门学习,但是必须带上身份证、户口簿,验明真身。
      “搬个马扎坐在地里,和麻农们一起种天麻。”在湖北,朱宗印当起了种麻农民,装蜜环菌袋、制菌、种植天麻……每学完一个步骤,朱宗印就立刻返回北京,回到下口村,在大棚里进行同样步骤的种植。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试验,2011年底,下口村大棚里终于长出了土豆大小的天麻。朱宗印高兴极了。
      天麻有了,可朱宗印发现,下口村种出的天麻是细长形的,而湖北宜昌的天麻整体看起去上粗下细,顶部还有个小弯儿。朱宗印又咨询了专家,得知湖北、昌平两地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海拔,决定了天麻形状的不同。经过多方打听,朱宗印几经周折,又奔赴与昌平海拔相近的陕西省阳平关天麻种植基地取经。“种植方法一样!长得也一样。”看到陕西天麻基地采用相同方法种出的天麻,形状和下口村试种的一模一样,朱宗印心里踏实了。

      天麻种成功 山村打起养生牌
      “没白折腾!”逢人提起天麻,朱宗印都笑呵呵的。
      记者从昌平区科委了解到,昌平天麻种植采用公司加农户的订单式模式,农民只管种,由天麻公司统一收购,一栋大棚每年可为农民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
      尽管种天麻获得成功也不愁销路,但这并不是朱宗印的目标。他还想借着天麻干点儿别的。
      “下口村祖祖辈辈靠种磨盘柿子、核桃养家糊口,村内没有产业,开农家宴的就两三户,做得也没有起色。”朱宗印说,目前,十三陵镇有长陵永乐饸饹宴、康陵正德春饼宴、悼陵监烙糕子宴、上口马武寨驴打滚宴四大名宴,别的村特色宴做得有声有色,让他很心动。
      天麻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种植天麻成功后,朱宗印又去了天津等地学习,把天麻和柴鸡、水库鱼等凑在一起,开发出了一桌天麻特色宴。“乌鸡炖天麻”“天麻烧牛尾”……一大桌子养生药膳,把普通的农家美味升级成了养生大餐。“现在这些菜单都已经报到市里审批了,等批下来,咱的养生宴就能开张了。”朱宗印告诉记者。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