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菇又称金顶蘑、榆黄蘑,是名贵的食用菌,历来有“真菌之花”的美称。黄金菇不仅味道鲜美,口感滑嫩,还可以种出“黄金”来哩!不信,跟记者到忻城县红渡镇壮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瞧一瞧。
早春时节,当其他村民正在备耕时,红渡镇工业园的壮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却是忙碌的丰收景象:5个蘑菇大棚内,分4层种植的菌包整齐地摆放着,工人正熟练地剪摘蘑菇;在棚外的加工车间里,几名妇女在忙着把拌好的桑杆料装填菌包。
合作社的理事长沈玉玲告诉记者,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菌包赊销给村民,采取“一对一”技术跟踪指导,并免费提供大棚给农户种植。出菇后,合作社负责回收产品,统一进行包装出售,再扣除菌包成本。
“基地主要栽种黄金菇、秀珍菇,一年可培养300万个菌包,每年收获2-3次,每个菌包出菇最低也可获得0.5元的销售保本价,农户完全是‘零’风险投入。”沈玉玲说。
红渡镇新庄村蓝某是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合作社刚成立之际,在外打工的她回到家乡后租了5万个菌包种植蘑菇。她给记者打起了“致富小算盘”:在外打工,一年收入2-3万元,现在光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就有2-3万元,加上种植的5万个菌包,按最低保本价0.5元一个算,一年还有2-3万元“蘑菇钱”。
“在家门口种蘑菇就可以发家致富,比打工好多了!”望着大棚内的一个个菌包,蓝某脸上满是憧憬。如今,她依靠从农校学到的技术,成为合作社里有名的技术人员。
说起未来计划,沈玉玲信心满满:目前,合作社已有22户农民在种植大棚蘑菇,种出来的蘑菇以订单销售的模式远销深圳、广州等地。下一步,合作社将在现有31亩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30亩,配合当地政府在红渡镇矮山村和六蝶村推广蘑菇种植,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