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台县独店镇秋射村,一提到“蘑菇大王”马宏林的名字,大家都感到耳熟能详。今年42岁的马宏林,种植平菇已有18年的历史,他种出的平菇产量高、颜色鲜,产菇时间长,能提早和延后上市,畅销县内外……
马宏林高中刚毕业仅19岁,就到兰州安宁区当建筑工养家糊口,一干就是5年。1995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一个四川人种蘑菇的大棚里参观,被眼前的蘑菇深深吸引了,于是每天下工后顾不上疲劳,就直奔蘑菇大棚里帮忙打杂。时间一长,逐渐掌握了平菇种植的技术。
此后,马宏林就开始尝试着在自家的旧窑洞里开始带料栽培,在原料不足,技术不熟的情况下,他种的300平方米蘑菇只仅仅卖了200元。此后他深刻反思,不断寻找自己的技术失误,一点点摸索,终于将平菇引种种植成功并获得高产。这时,马宏林自己也探索出从平菇子实体上采集孢子制母种,由母种扩制成原料,再制成栽种的新技术。
1999年,马宏林贷款5000元,搭建了半地下式的塑料温棚,从此以后基本上每年新增一座大棚。到2012年,他共建起9座温棚(其中3座冬暖棚、6座普通棚),新建了2间灭菌接种室,能种菇40000袋,年产鲜菇30000公斤,县内各大超市、酒店宾馆都有长期订单,甚至泾川、长武等县也有常年供货点,今年种植蘑菇收入就达8万多元。
马宏林富了,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发动本村群众大量种植技术平菇,他言传身教,无偿地传授种植技术,只收原料和菌种费,使平菇种植户扩展到景村、姚李、瓦玉等村社。
展望未来,马宏林告诉记者:“在种植平菇的同时,我目前又开始学习香菇、木耳和金针菇的种植技术,并正准备试种高档食用菌—香菇、鸡腿菇、鸡菇等品种,希望未来能种出更多大伙喜欢吃的绿色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