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龙泉安仁镇胜阳菌棒加工厂,听见生产菌棒的机器流水线轰轰作响,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个菌棒加工厂是胜阳村以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的形式投资的,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菌农节省了资金。”安仁镇工作人员说。
胜阳村属于安仁镇的高山、远山村,全村有68户240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香菇、黑木耳。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胜阳村是村集体经济零收入村,也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近年来,胜阳村积极引导村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至安仁镇所在地的安康、安泰小区。而搬迁至中心镇后,如何让村民尽快地“富起来,稳得住”,同时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了村两委关注的问题。
去年,村两委发现村民们搬迁下来后由于找不到合适地方制作菌棒,大部分村民只能在居住小区的马路上、空地里搅拌原料、制作菌棒,既容易阻塞道路,又破坏了小区整体环境。村两委考虑到如果建设菌棒加工厂,既能解决农户缺乏加工场地问题,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就在区位较好的刘坊村租赁土地,以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的形式投入80余万元资金成立了安仁镇胜阳菌棒加工厂,以为农民加工菌棒收取加工费和出售菌棒两种方式运作,去年为村民加工黑木耳菌棒200余万袋,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罗长平是胜阳村人,被大家推选为菌棒厂的管理者,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搬迁下来,除了去厂里上班,就是靠栽培黑木耳为主,他从事黑木耳生产已经大半辈子了,非常有感情,所以自己也投资了10多万元。
村民蒋长有告诉记者,他投资了2万多元,本人也在厂里上班,每天能赚90多元的工资,自己的双重身份让他干起活来更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