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也逐步拓宽。在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物联网技术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抗灾减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3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产业。在物联网的市场应用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可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效益农业在转型升级的今天,尤其需要物联网。在传统农业中,不少农民浇水、施肥、打药,全凭经验、靠感觉,结果是化肥过量,影响果蔬品质;盲目使用农药,致使农残超标。农业物联网的运用,可以实时定量监控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调节水肥药的投入,帮助农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物流和安全管理与溯源上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