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嘴里哼着这首儿歌,心里想象着蘑菇大棚的样子,3月25日,我来到了位于岳塘区荷塘乡竹埠村的冯军霞家,向冯军霞讨教有关蘑菇栽培的技术。
种蘑菇得过“夜生活”
冯军霞四十出头,从事蘑菇种植有12年了,家里有3个蘑菇大棚。当天下午4点,我们走进了冯军霞家的蘑菇大棚,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筒筒摆放整齐、布满白色菌丝的蘑菇培养基,上面零零星星长了些凤尾菇。我小心地搬起一筒培养基,重约5斤,头尾两处冒出的凤尾菇显得十分柔软白嫩。当我准备采摘时,冯军霞告诉我,蘑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晚上,不过现在已经成熟的蘑菇就可以采摘了,说完拿了个盆子给我,嘱咐我要轻摘轻放,否则会影响蘑菇的卖相。
随后冯军霞介绍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每晚8点左右休息,到了晚上11点就得起床摘蘑菇了。蘑菇的产量不定,多则上百斤,少则几十斤。产量较多时,她和丈夫会加快采收速度,赶在凌晨3点之前用三轮车将新鲜的凤尾菇送往南盘岭农贸市场。他们卖完蘑菇后回到家大概在早上8点,这时候新鲜的蘑菇已经被早起逛菜场的市民拎回了家。
蘑菇是这样“克隆”出来的
蘑菇的栽培主要可分为做培养基和选菌种两部分工作。每年7月份冯军霞家便开始准备培养基。“蘑菇就是怕‘中暑’,得避开三伏天。”冯军霞说。
培养基的准备主要有堆料发酵、高温灭菌、装袋码放等工序。培养基的原料是棉籽壳、莲子壳等。将原料摊开在水泥坪里不断翻晒,并掺入麦糠、尿素等,持续施水3天之后,再经过高温灭菌就可以准备装袋了。培养基差不多每月做一次,因3月份的堆料工作早已完成,我也只能从冯军霞的话里了解。
至于菌种,需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扩制。“培养基就是给菌种找个克隆的场地,菌种扩制为栽培种后,会在培养基中不断被复制,蘑菇就会不断长出来。”冯军霞巧妙地向我比喻蘑菇栽培的过程。
冯军霞四十出头,从事蘑菇种植有12年了,家里有3个蘑菇大棚。当天下午4点,我们走进了冯军霞家的蘑菇大棚,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筒筒摆放整齐、布满白色菌丝的蘑菇培养基,上面零零星星长了些凤尾菇。我小心地搬起一筒培养基,重约5斤,头尾两处冒出的凤尾菇显得十分柔软白嫩。当我准备采摘时,冯军霞告诉我,蘑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晚上,不过现在已经成熟的蘑菇就可以采摘了,说完拿了个盆子给我,嘱咐我要轻摘轻放,否则会影响蘑菇的卖相。
随后冯军霞介绍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每晚8点左右休息,到了晚上11点就得起床摘蘑菇了。蘑菇的产量不定,多则上百斤,少则几十斤。产量较多时,她和丈夫会加快采收速度,赶在凌晨3点之前用三轮车将新鲜的凤尾菇送往南盘岭农贸市场。他们卖完蘑菇后回到家大概在早上8点,这时候新鲜的蘑菇已经被早起逛菜场的市民拎回了家。
蘑菇是这样“克隆”出来的
蘑菇的栽培主要可分为做培养基和选菌种两部分工作。每年7月份冯军霞家便开始准备培养基。“蘑菇就是怕‘中暑’,得避开三伏天。”冯军霞说。
培养基的准备主要有堆料发酵、高温灭菌、装袋码放等工序。培养基的原料是棉籽壳、莲子壳等。将原料摊开在水泥坪里不断翻晒,并掺入麦糠、尿素等,持续施水3天之后,再经过高温灭菌就可以准备装袋了。培养基差不多每月做一次,因3月份的堆料工作早已完成,我也只能从冯军霞的话里了解。
至于菌种,需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扩制。“培养基就是给菌种找个克隆的场地,菌种扩制为栽培种后,会在培养基中不断被复制,蘑菇就会不断长出来。”冯军霞巧妙地向我比喻蘑菇栽培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