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宣汉食用菌期待“扶一把”


    【发布日期】:2013-04-0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许静
    【核心提示】: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宣汉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政府贴息贷款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解决资金瓶颈,仅一县之力还远远不够。
      3000多亩园区见雏形,产业后续发展资金捉襟见肘
     
      时 间:3月25日
     
      调研人:宣汉县委书记赵波
     
      调研主题: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农村贷款难
     
      本报记者 许静
     
      3月的宣汉乍暖还寒,透过薄薄的雨雾,一个个食用菌大棚在田野里显得十分壮观。大棚里,白色食用菌菌袋整齐排列,菌袋上刚冒出的木耳鲜嫩嫩的,手一碰,露珠就滚了下来。
     
      3月25日,记者随宣汉县委书记赵波走进该县食用菌产业园,3000多亩的园区已见雏形。
     
      10名“云和师傅”和1个亿元产业
     
      “这就是宣汉典型的多湿、寡照气候。”赵波和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道,宣汉的气候特征“南不南、北不北”,发展农业一度困难重重:种柑橘光照不够,是酸的;种梨子湿度大,病虫害多;种苹果积温不够,品质差……
     
      经调查论证,宣汉将发展现代农业的宝押在食用菌上: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需较大湿度,市场前景看好。
     
      食用菌产业技术要求高,从无到有如何发展?正谈论间,一个人打着伞迎面走来。“他就是答案。”赵波说。“我叫卓炳长,浙江云和人,是宣汉请来的10个"云和师傅"之一。”卓炳长介绍,他2010年被宣汉县用10万元的年薪请来,来宣汉两年多,他和其他9个云和师傅指导当地将“椴木栽培”改良成“袋料栽培”,填补了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空白。“现在的袋料大多是树木枝丫,粉碎后装袋,环保又防雨。”
     
      除了请云和师傅,宣汉县还组织农民赴省外学习考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该县还组建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和省内第一家县级“食用菌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宣汉食用菌产地价比其他地方的市场价都高,每公斤高出四五块!”卓炳长说,能卖出好价钱,是因为有好品质。“宣汉县财政拿出100万元,请来的不仅是10个云和师傅,还有一个亿元级的食用菌产业。”赵波说,在食用菌集中种植的龙泉乡罗盘村,种植食用菌农户户均增收近3万元。
     
      两个园区业主的愿景和困扰
     
      在宣汉食用菌产业园A区,山荣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瞿刚胜正在给入驻园区的创业农民上课。这个占地3000多亩的食用菌园区已成宣汉食用菌发展的龙头。
     
      “我是茶河乡的,离这里七八十公里。”向训伦从瞿刚胜那里承包了21个大棚,采取“统分统”的模式,即合作社统一制袋、统一指导、农民分户出菇管理,合作社统一保护价回收和统一品牌销售,“这个模式好,种了不怕卖不出去。”向训伦算了一笔账,每亩地需要1万袋菌袋,每个菌袋要3.5元,每袋能产1.4斤蘑菇,按4元一斤计算,一亩地能收入5.6万元,除去成本,能赚2万元左右。
     
      向训伦坦言,尽管种蘑菇高收益,但本钱太大,“我找了十多个亲戚借钱,才凑了20万元。”
     
      相对于瞿刚胜,向训伦的投资算小的。“整个园区包括基础设施在内已投了600多万元。”瞿刚胜说,一年之后,园区创业农民就可以自主发展,“统分统”模式可迅速帮助农民致富,但食用菌先期投入大,“去年赚了几十万元全投到基础设施上去了,现在所需的大棚、菌袋等投入捉襟见肘”。
     
      园区另一个业主罗仁炳也面临同样的困扰。“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宣汉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来过园区,还让我们提交资料,希望可以贷款解决发展问题。”罗仁炳说。“宣汉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农户财产少,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户贷款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在园区调研后,赵波感慨道。
     
      金融创新的期待和努力
     
      “瞿刚胜们”的问题被带到了随后举行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宣汉县金融办、农行、邮储行、农村信用社等几家银行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食用菌园区里的8个业主,有4个提交了贷款申请,但材料都不达标。”宣汉县农村信用联社信贷部经理王兵说。“为何不达标?”“没有财务报表,有的甚至连资金流水账都没有,经营真实性和持续出资能力都无从考证,加上没有抵押物做担保,银行怎么敢把几十上百万的资金贷出去?”王兵反问。“在产业起步的2010年和2011年,县上曾对几大优势产业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由政府出面协调,银行机构按基准利率上浮25%,上浮部分由县财政支付。”宣汉县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一年贴了50万元的利息,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县政府财力有限,这一政策未能继续执行下去。
     
      据统计,截至2012年,宣汉县银行机构存款余额为175亿元,贷款只有63亿元,存贷比为36%。“银行有钱贷不出,业主缺钱贷不到,解决这一问题,能否由政府出面,成立一家担保公司?”某银行代表呼吁。“宣汉迈出了金融创新的一小步,未来如何破解融资瓶颈,是宣汉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会后,赵波表示,要进一步研究这一课题,力争早日让农民发展有支撑、农业发展有资金。
     
      记者点评
     
      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宣汉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政府贴息贷款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解决资金瓶颈,仅一县之力还远远不够。“我们期待顶层设计、期待农村金融创新。”瞿刚胜表示,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单位设立服务“三农”的融资机构和完善专项机制,对此他满怀期待。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