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德清县稻草种蘑菇实现双赢


    【发布日期】:2013-04-08  【来源】:德清新闻网

     
      4月3日,德清县禹越镇双孢菇种植户许伟中将当天采的2000斤蘑菇搬上运输车后,心里乐开了花。“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多亏有足够的稻草。”他笑着说道。
      在不少农民眼里,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稻草成了“鸡肋”,只能任其在田间自然烂掉或直接焚烧。而这些“没用”的稻草,在禹越镇双孢菇种植户许伟中和种粮大户眼里则是宝。稻草是使蘑菇增产的营养料,蘑菇栽种后的废料,经过堆放发酵,又是水稻的最佳有机肥料。
      走进许伟中的种植大棚,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蘑菇,一扭一拔,一个个白色的双孢菇被装进了篮子。许伟中有18个大棚,每个棚有5000平方尺。“每个大棚需要用到2.5万斤的稻草。”许伟中说道,“向水稻种植户收稻草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如今耕地越来越少,稻草的减少,直接导致了蘑菇种植成本的上涨,影响种植场的经济效益。
      每亩水稻能出700斤左右的稻草,每个大棚需要2.5万斤的稻草,许伟中的18个大棚则需600多亩水稻面积,四十五万斤稻草。但蘑菇生产后留下来的稻草又成为他的负担。在该镇农办牵线搭桥下,由禹天农机专业合作社向许伟中无偿提供稻草,该合作社有农田360亩,每年生产后的稻草可以解决该蘑菇种植场所需要的大部分原材料。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稻草,让许伟中的种植场年产13万斤双孢菇。
      “蘑菇种植后产生的废料,又可以还给合作社作为水稻的肥料。”该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样一来,既大大节约了种植场的原材料成本,又可使每亩稻田减少施用化肥50斤左右,甚至不施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节约合作社的生产投入。菇农与种粮户双方实现了互补。循环使用稻草,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