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靠种植黑木耳3亩,实现创收7.2万元,这全是镇领导帮助的结果。他们既指导我们发展食用菌,又帮我们搞技术培训,从内心感激他们!”这是4月9日,贵州镇远县都坪镇都坪村村民杨胜珍在食用菌基地劳作时,对笔者说的一番心里话。
2011年,都坪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与贵州苗都酒业公司恰谈引进食用菌培植项目,并创建了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种植面积70多亩,该园基地涉及都坪镇都坪村对于河组、美力组、界牌组等3个村民小组50户,去年实现年收益达13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最高收入户达7万多元。
为确保食用菌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促进该镇百姓致富奔小康,该镇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地域条件,以“四个创新”(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扶持政策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狠抓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组织领导创新,镇建立食用菌农业产业领导小组,形成了镇政府亲自抓、村“两委”协同抓、小康驻村组具体抓的齐抓共管格局。出台一系列扶特规定,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基地拢合农户,农户可以用自己的土地以评估价及股合作,年底分红;三是扶持政策创新,打造金融平台,加大投入,为食用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首先,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为金融支持搭建良好平台。其次,信用合作社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为产业合作社、农户作好信用等级授信工作,为农户提供必要的产业发展资金。再次,充分利用妇女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优先安排食用菌发展农户;四是服务方式创新,以 “四包”方式强化服务,即包技术指导、包母种供应、包收购、包最低保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