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料、装袋、灭菌、接菌四个环节劳动是种植黑木耳最繁重的,过去都是菌农自己和雇工完成。但是,三级菌袋代料加工厂出现后,菌农这四个环节劳动就没有了。这是“中国黑木耳之乡”蛟河市黄松甸镇近年出现的产业升级现象。
这几天,黄松甸村菌农陈爱莲家菌室里发酵的黑木耳三级菌袋已经变白了,标志着发酵良好。看着开局良好的生产势头,陈爱莲开心极了。
春节前,陈爱莲把买好的锯末、白灰等制作菌袋的原料和自己做的二级菌种,送到了黄松甸镇誉丰食用菌加工厂,让厂给她加工三万多袋菌袋。谈好了每袋0.35元的加工价格后,她交了加工费定金,就回家了。一周后,她连续四天到加工厂分批取货,回家后将菌袋放到菌室里的架子上发酵,加工费花了一万多。而她的一个邻居是自己做了三万袋。夫妻俩加上三位雇工累得腰酸背痛,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和近6000元人工费才做完。
“虽然我多花了4000多元,可我没挨累啊!让加工厂加工多省时、省力、省心啊!还省了自己买装袋机、蒸锅等设备投入的钱呢。”
据了解,目前,黄松甸镇有三级菌袋代料加工厂八家,总加工量有1500万袋左右,能满足400多户菌农代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