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晒木耳
初春,当走进位于张广才岭东北麓的方正林业局时,你不难发现,这里到处涌动着生产热潮。那一排排整齐的钢骨架食用菌大棚、一座座宽敞明亮的菌包厂,还有各生产基地上创业者忙碌的身影,都让刚刚走过了寒冷冬季的宁静林区小镇,充满着盎然生机。
食用菌托起职工致富梦想
在方正林业局的“生态立局、产业强局、文化兴局、民生安局”四局战略中,富民,是他们最大的民生抓手。而食用菌生产,恰恰是最直接、最有效地拉动职工群众创业就业、托起全局父老乡亲致富梦想的产业。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林区采伐任务量锐减,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如何引导林区职工发展第二、三产业,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成为方正林业局的大课题。方正林业局立足局情,把开发林地资源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抓手,瞄准了技术成熟、市场成熟、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的食用菌产业。
与森工林区的其它林业局相比,方正林业局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邻的苇河林业局,已经拥有了20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而方正林业局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不过,也正是因为起步较晚,方正林业局发现了自己的后发优势,他们吸取、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自己“小规模、大集群、专业镇”的发展模式,并且“高定位、高立意、高起点”,在规划、建设、生产上,直接走上了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产业化之路。
为了加速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林业局实施了“龙头”带动战略,鼓励示范大户建基地、上规模、上水平。林业局则在土地、原料、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全力扶持。2012年,吉岭经营所食用菌大户刘启华,投资600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3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这个园区划分四大区:木屑生产区,菌包生产区,养菌区,菌袋摆放区。其中,菌包生产区厂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养菌大棚51栋10200平方米。菌包厂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液态菌菌种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采用灭菌柜蒸汽灭菌,拌料、装袋实现了机械化。这个菌包厂目前的日生产能力已达4万袋,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专业的菌包厂不仅彻底解决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作坊式生产、设备设施简陋、技术含量低、菌种质量差而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劳动力密集、资源消耗过大的瓶颈问题,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同时还解决了7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为有效解决山下局址的离岗、下岗、无业人员想发展食用菌却苦于无场地的问题,林业局又投入了500万元,在距局址21公里处的红一经营所,建起了一座占地24.5万平方米的阳光创业食用菌孵化基地。基地内建有54个养菌棚、54个看护房,其中每个养菌棚可养菌五万袋,同时为每户提供5亩的食用菌摆放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