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体系”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没钱、没条件、没技术、没销路,是方正林业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四大难题。那么,如何尽快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调动和吸引职工群众尽快参与到食用菌生产中来?林业局经过专题调研决定:必须加大林业局对种植户的扶持力度,制定出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打造四大助民体系,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他们积极打造金融服务体系。2012年,林业局与信用社沟通,为职工发展多种经营办理小额贷款3360万元。同时,他们积极争取贴息信贷扶持政策,为职工群众解决了“没有资金、缺少资金、资金不足”的难题。
其次,打造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去年,林业局投资500多万元,完善了红一阳光孵化创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 260万元与方正、依兰、林口、高楞四个辖区电业部门沟通、协调,架设输电线路32088米,新上 48台变压器,增加电力电容3140千伏安;出资110万元购买一台挖沟机,专门为职工群众解决场地、道路、排水等难题;缺水源,林业局为基地出资打井;适合修路的,林业局在砂石料和机械设备上给予支持,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
第三,打造技术服务体系。林业局出资聘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并深入到食用菌栽培户、生态鸡养殖户、山野菜种植户现场指导。全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56期,参加人员达2323人次;同时,不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去亚布力、苇河等地参观学习,解决了职工不懂、不会、不明白,“想致富,没技术”的难题。
第四,打造市场销售体系。以各种展会为平台,积极组织特色产品参加各种展会活动,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以各地木耳大市场和义乌为销售窗口,通过建立销售网点,加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积极发展中介组织,构建“市场+中介+业户”的格局;改善产品流通环境,建立物流园区、交易大市场、工业园区等产品集散地,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品市场体系,为产品打入市场奠定基础,解决了职工群众信息少、销售难等问题。
典型带动助推产业飞速发展
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最具说服力。为此,方正林业局大打典型牌,通过树立食用菌种植大户和党员干部带头人,让更多的职工群众看到希望。吉岭、四道、五道、石河等林场(所),在职工群众信心不足、踟躇观望之时,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带头从事食用菌生产,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通过重点培养和党员干部带头,目前林业局已经涌现出吉岭经营所刘启华、星火林场刘伟军、沙河子经营所宋兴环、李桂香、红一经营所孙鹏、贮木场孙延忠、三道通经营所靳洪宇等一大批食用菌大户。去冬今春,全局上上下下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创业激情,全部被调动了起来。
为帮助弱势群体脱贫,林业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还与贫困户结成了“一帮一”对子,他们自掏腰包,在“红一阳光孵化创业基地”购买了养菌棚、看护房、菌包,让帮扶对象在创业基地里生产,在让他们有事干、有零钱赚的同时,还给他们分红利,为弱势群体的早日脱困奠定了基础。
方正林业局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上,也开了建局史的先河。2011年起,林业局鼓励职工发展食用菌产业出台的各项补贴政策,相继落实到位。例如:每个钢骨架大棚成本的20%补贴、菌包厂生产设备的50%补贴,基地水井的100%补贴。2012年,共有1000万元左右的补贴资金,落在了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中。2012年,方正林业局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504座钢骨架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一台台、一个个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纷纷被食用菌种植户购进了生产基地。目前,全局新建菌包厂71个,有1123户参与到食用菌栽培中。食用菌生产也由2011年的800万袋(盘)发展到2012年的3480万袋(盘),同比增长310%,净利润达4000余万元。
2013年,林业局提出将继续给力食用菌生产,实施“红一阳光孵化创业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推进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今年,计划再投入1000万元补贴给种植户,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全年计划完成食用菌生产6000万袋,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全局食用菌种植突破1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