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亩的土地上,一个个钢架构大棚整齐排列,几十名妇女正在紧张有序地装平菇菌料袋。这是日前记者在陕西省太白县咀头镇大沟塬食用菌产业园看到的场面。社员杜群树说:“有合作社撑腰,种啥、咋种、咋卖咱都不用愁,一个食用菌棚一年稳赚1万元。”
该园区规划总面积540亩,计划建棚1000座,总投资5200万元。让记者纳闷的是,在土地分散种植的情况下,这么大的投资和规模,园区究竟是如何建设的?“三级合作社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一期发展势头已经超出了预期!”镇党委书记张宏斌自信地说。
记者了解到,大沟塬一带群众素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天保工程”实施后,为了减少木材用量,这一产业被禁止。此后随着食用菌原料有了替代品,食用菌产业又开始兴起。前几年,仅有四五户农民分散种植、自产自销,经常出现平菇卖难的情况。为了抱团闯市场,种植户罗军军发起成立了“平菇产销合作社”。然而,这种松散的、没有制约的合作关系不久也受到了市场的冲击。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2010年村上牵头成立了“大沟塬平菇产销合作社”,为种植户协调流转了部分土地,并在镇上支持下修通了道路、通了水电。此后,随着产业发展壮大,县农业局又于今年初成立了“太白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并给入园农户每棚补贴5000元,种植食用菌 5万棒以上农户每户补贴5000元、10万棒以上每户补贴1万元。至此,大沟塬食用菌产业园形成了三级合作社并存的局面。如今,三级合作社各有侧重,罗军军发起的合作社负责做群众的基础工作,村级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
有三级合作社在背后撑腰,大沟塬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就有了“底气”。目前,该园区已建设食用菌拱棚550座,辐射带动41户农民发展食用菌42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