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筹划建设一个速冻厂,实现蘑菇的生产、冷冻、销售‘一条龙’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占领欧盟市场。”面对大棚里长势旺盛的蘑菇,肥乡县路堡村“蘑菇大王”殷现宗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现年44岁的殷现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做蘑菇生意有20多年时间了。谈到进军“欧盟路线”,还得从2002年的一次偶遇说起。那年,他在山西太原跑市场时,认识了专门搞外贸的保定天鹏进出口贸易公司经理殷敬杰,同门同姓的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此,他们合作搞起了蘑菇外销。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如今,殷现宗不但将自己的蘑菇品牌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还带领周边10多个村庄的150余名村民共同致富,每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2007年,为了降低农民养殖蘑菇的风险,他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公司,并与农户们签订合同,保证农户们的利益,同时这些来自本土的种植户也成为公司稳定的客户。
“我的公司主要起着‘托市’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种植户的利益。” 殷现宗告诉记者,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种植户可以自由到市场进行交易,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当市场持续低迷时,他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敞开收购,降低种植户们的市场风险。
正因为有了这种“旱涝保收”的利益保证,村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殷现宗带动下,不仅路堡村迅速建起了400多个蘑菇大棚,而且周围10多个村也都搞起了蘑菇种植。一时间,跟着“蘑菇大王”种蘑菇成为当地群众的“新时尚”。
“现在,我的公司每天加工量有10万多斤,100多名工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而由于没有自己的速冻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必须及时送到外地冷冻,既增加中间成本,又浪费周转时间,更重要的是欧盟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高。”殷现宗说,随着公司的壮大,他正在筹划建设一个速冻厂,实现蘑菇的生产、冷冻、销售“一条龙”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全面占领欧盟市场做好准备。
殷现宗告诉记者,蘑菇走的是“欧盟路线”,叶柄以每吨五千元的价格出口到了欧盟,下脚料以每吨三千元的价格出口到了非洲,而且经过深加工,被做成了蘑菇酱。他风趣地说,老外们吃的不是路堡村的蘑菇酱,而是品味具有中国食品风格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