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4/22/08-57-50-60-8548.jpg)
志愿者很快采摘好了几箱蘑菇。
昨日上午,37名高校学生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爱心采菇团”,加上本报组织的31名小记者,乘坐3辆爱心大巴,一同前往永川五间镇食用菌基地义务采蘑菇。1个小时通力合作,大家为企业义务采集了4箱蘑菇,约200斤。
志愿者 不足半小时就采了3大箱
志愿者采菇队共分7组,在听完采蘑菇工郑师傅的讲解后,男女搭配,分组采摘蘑菇。
刚进蘑菇房,里面的味道让大家很难受,都捂起了鼻子。郑师傅介绍,这味道与菌包有关,菌包是发酵的,并且蘑菇喜阴凉,所以才有一种发霉的味道,对人体无害。他还强调,这里的蘑菇,不打农药。
“看了《永川读本》,知道五间镇缺采蘑菇工人。”大四学生姜宁和张羽说,由于大四课程少,于是报名参加了“爱心采菇团”。姜宁说,他们俩半小时摘了10斤多蘑菇。
社会志愿者中,蔡静、洪月强很积极,不仅义务采蘑菇,还帮采菇师傅整理菌包。蔡静说,看到《永川读本》的报道后,就邀约了朋友一起来帮忙。离开前,她们还各自花钱购买了1斤蘑菇。
大家你一点、我一点,不一会儿,一个大棚内的成熟茶树菇,被采摘一空。不足半小时,大家采集了3大箱。上午11点,大家在企业工人的感谢声中挥手离开。
志愿者采菇队共分7组,在听完采蘑菇工郑师傅的讲解后,男女搭配,分组采摘蘑菇。
刚进蘑菇房,里面的味道让大家很难受,都捂起了鼻子。郑师傅介绍,这味道与菌包有关,菌包是发酵的,并且蘑菇喜阴凉,所以才有一种发霉的味道,对人体无害。他还强调,这里的蘑菇,不打农药。
“看了《永川读本》,知道五间镇缺采蘑菇工人。”大四学生姜宁和张羽说,由于大四课程少,于是报名参加了“爱心采菇团”。姜宁说,他们俩半小时摘了10斤多蘑菇。
社会志愿者中,蔡静、洪月强很积极,不仅义务采蘑菇,还帮采菇师傅整理菌包。蔡静说,看到《永川读本》的报道后,就邀约了朋友一起来帮忙。离开前,她们还各自花钱购买了1斤蘑菇。
大家你一点、我一点,不一会儿,一个大棚内的成熟茶树菇,被采摘一空。不足半小时,大家采集了3大箱。上午11点,大家在企业工人的感谢声中挥手离开。
小记者 没熟的蘑菇也被揪下来
走进五间镇体验采菇生活,是《永川读本》小记者的第三期活动内容。
采菇工人郑师傅给31名小记者介绍了蘑菇的生长习性,小记者围着他,拿出小本子,记录起来。
“你们晓得蘑菇长大,需要好长时间不?”采菇师傅领着小记者走进蘑菇房,指着架子上的白色塑料包问。他说,菌包里的蘑菇从发芽到长大,需要一百天。
“怎样判断蘑菇成熟没有?”有小记者问采菇师傅。郑师傅回答,菌盖从深褐色,变成黄色时,蘑菇就熟了,就可以采摘了。
小记者们接着又用各种问题“轰炸”郑师傅,从郑师傅口中,小记者了解到,5、6月份蘑菇价格要比3、4月份的高,因为5、6月份气温太高,菌房的加湿成本提高。
了解了蘑菇种植的相关知识后,到了小记者最感兴趣的环节采蘑菇。第一组一进去,有的人就立马忘记了什么样的蘑菇才可以采,有几朵菌盖还是深褐色的被揪了下来。经提醒后,小朋友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的小记者们,认真挑选起来。最终,在1个小时之内,大家采集了1箱蘑菇。
午饭时,五间镇政府食堂为大家做了一道茶树菇肉片汤。一看是自己上午采集的蘑菇,小朋友们很激动,把碗里的饭和菜“消灭”得一干二净。一同前去的家长感叹,孩子平时不爱吃饭,没想到这次吃得这么干净,“看来还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吃起来最香”。
走进五间镇体验采菇生活,是《永川读本》小记者的第三期活动内容。
采菇工人郑师傅给31名小记者介绍了蘑菇的生长习性,小记者围着他,拿出小本子,记录起来。
“你们晓得蘑菇长大,需要好长时间不?”采菇师傅领着小记者走进蘑菇房,指着架子上的白色塑料包问。他说,菌包里的蘑菇从发芽到长大,需要一百天。
“怎样判断蘑菇成熟没有?”有小记者问采菇师傅。郑师傅回答,菌盖从深褐色,变成黄色时,蘑菇就熟了,就可以采摘了。
小记者们接着又用各种问题“轰炸”郑师傅,从郑师傅口中,小记者了解到,5、6月份蘑菇价格要比3、4月份的高,因为5、6月份气温太高,菌房的加湿成本提高。
了解了蘑菇种植的相关知识后,到了小记者最感兴趣的环节采蘑菇。第一组一进去,有的人就立马忘记了什么样的蘑菇才可以采,有几朵菌盖还是深褐色的被揪了下来。经提醒后,小朋友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的小记者们,认真挑选起来。最终,在1个小时之内,大家采集了1箱蘑菇。
午饭时,五间镇政府食堂为大家做了一道茶树菇肉片汤。一看是自己上午采集的蘑菇,小朋友们很激动,把碗里的饭和菜“消灭”得一干二净。一同前去的家长感叹,孩子平时不爱吃饭,没想到这次吃得这么干净,“看来还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吃起来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