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光村位于陵川县东南12公里处,陵马线穿村而过,有着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九光村村民靠种庄稼和闲时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生活。而周边同在陵马线上的马圪当乡双底村、横水村,以及邻近的上郊村农民,却纷纷靠着农家乐、设施蔬菜走上了致富道路。九光村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们村和上郊村只隔着一个上郊水库,两村同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之地,人家那里的大棚蔬菜红红火火,我们村是否也能靠着种植业这条路致富呢?”九光村党支部书记王占龙思考着。有了这个想法后,王占龙便跑遍周边有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的村庄进行考察,并得出结论:木耳、香菇、黄瓜等都在大规模种植,唯独平菇还没有实现规模种植。而当地人普遍喜欢吃平菇,种植平菇应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决定在九光村带领村民种植平菇。
万事开头难,平菇种植需要解决资金、技术、水电等难题。王占龙又跑到了县扶贫办寻求帮助,经协调,得到了农村信用社、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但村里人都没有种过平菇,更不知道能否赚钱,开始时都持观望态度,没人敢尝试。如何说服村民?成为困扰王占龙的问题。2012年春节,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苏晋忠回家过节听说了这件事情,觉得这是条不错的致富路。他立即找到王占龙,说出了想种植平菇大棚的意向。在村里人眼中,苏晋忠人缘好,多年来走南闯北,见识广,他做的事情肯定有理。有了他的带动,随后便有十几户人家也紧跟着报了名。
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去年8月份,九光村的30栋平菇大棚建起来了。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种植技术难题,村里还出资从河南辉县请来了技术员,现场传授种植技术。苏晋忠家里承包了三栋大棚,但由于第一年种植,建棚成本高,加上技术不成熟,虽然毛收入达到了三万元,但确实没有赚到钱。“今年省去建棚成本,加上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平菇的产量会增回,初步估算,每栋大棚纯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苏晋忠信心十足地说。
据王占龙介绍,为促进更多农民致富增收,村里还适时提出了五年发展200亩食用菌大棚种植基地的发展目标,具体是在去年30栋大棚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建30栋平菇大棚,2014年建成40栋,2015年建成50栋。项目全部建成后,夏秋两季平均每栋可采食用菌8吨,年产量可达1200吨,每吨按现行市场价3000元计算,总产值可达360万元,纯利润可达160万元,到那时,全村人均可增收3000余元,达到8000元。
如今,在九光村的出村道路上,一栋栋大棚整齐地排列着,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更是九光人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