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5/09/11-49-44-39-8548.jpg)
合作社的产品通过自己的物流销往西昌市市场。
B探索 投资分配如何更合理
说干就干,放眼西昌,社员大会决定,把基地放在西郊乡百门村一块狭长土地上,社员土地流转入股,面积约10亩,交通方便水质良好,建冻库和加工厂最好不过。
“大家都是农户,怎么投资和分配利润需要好好思量。”刘建国说,弄好这套制度才能长远发展。其实,刘建国当时还有一层考虑,地处城郊未来可能搬迁,这样投资无疑具有重大风险。
几番思考,合作社拿出了一套投资分配方案,合作社要修建冻库和加工厂两个实体,以加工厂为例,该项目被分为“基建加机器投入”、“流动资金投入”、“加工厂厂长年薪”、“加工厂销售经理年薪”、“合作社运营成本”、“研发经费”。
这六个子项目,除了流动资金投入者可以获得加工厂税后收益的50%外,其他项目均为税后收益的10%。譬如加工厂基建加机器投入大概为90万元,由25名社员投资,日后加工厂税后的10%将由这25名社员分红,基建和机器的所有权亦归25名社员所有,日后若有拆迁补偿或者政府投入,收益或者损失也归他们,其他人不得参与。
冻库投资和利润分配如法炮制。
去年年底,浙江大学教授徐旭初在凉山州合作社调研中,对百门食用菌合作社的分配投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是一种值得向广大合作社推荐的运营模式。”4月15日,徐旭初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该合作社产权关系清晰,投资项目采取分项投资、分项核算、集体提留、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非常科学。
百门食用菌合作社将项目细化并接受所有社员自愿投资,社员可以根据风险大小进行投资,满足了不同社员的投资需求。“该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社员不分大户小户机会均等,都可以参与投资。”徐旭初说,目前国内不少合作社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盈利性投资被几个大户垄断着,社员被边缘化,而百门食用菌合作社的投资分配模式,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社员投资机会是均等的,只是个人条件不同,参与程度不同,“这样操作,可以促进社员对合作社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如果这个项目做得好,接下来项目投资会吸引更多社员参与。”
C效应 社员挣钱有归属感
2011年8月,西昌市樟木乡两河村村民向峰加入合作社,并投资10万元建设冻库。除了是合作社社员外,向峰还是成都香格里拉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和刘建国是好友,两人在食用菌进出口战线上并肩作战多年。
“如果合作社只搞种植,加入一点意义都没有,到处都能收购食用菌,没必要非得在西昌。”向峰说,公司每年销售总值在500万元左右,公司接到订单后,向成都周边县订购就可满足需求,“合作社建立冻库和加工厂后,从鲜销环节进入加工业,优势突显。”
4月18日,加工厂未正式投产前,向峰为合作社带来第一笔出口订单。记者在合作社见到他时,他正和刘建国商谈客户需求,日本客户预订2万袋软包装人工松茸,提出袋内包装需达到65克,但成本控制在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为7元左右),“现在物价水平高,怎么也得230日元。”刘建国丝毫不让步。
种植、加工一条龙,正是向峰所看中的。“没有加工厂就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种得再好也是白搭。”向峰说,加工厂犹如一个润滑器,食用菌鲜货卖得好可以卖鲜货,卖得不好收入冻库进行加工,最重要的是,把订单拿到合作社生产,除了订单获利外,他投入10万股金建立的冻库将获得二次利润,“在这里我是主人,有归属感,不单纯是买卖关系。”
虽然加工厂尚未正式生产,但其调剂作用已显现出来。今年春节后,人工松茸价格下滑,每斤价格跌到1.5元至1元,合作社当机立断,拿出30万元以每斤2.5元至2.7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种植的人工松茸,没让社员吃亏。
西乡乡临河村村民唐良春没想到,加入合作社真能够逆市挣钱。2011年10月,唐良春加入了合作社,在合作社技术人员指导下,他在葡萄地里套种了2亩人工松茸。“松茸亩产高,就是价格不稳定。”唐良春说,变化莫测的市场让他不敢放手干,今年更是遭遇滑铁卢,合作社收购止跌救市,他将一万多斤松茸全卖给了合作社,挣了2万多元。
眼看合作社马上要投入生产,唐良春变得雄心勃勃。“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本钱,但用实物去投资,还是有二次分红,钱攒够了,再去参与其他项目投资。”唐良春说,他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用实物参加加工厂的流动资金投入,流动资金投入包括未来的人工运营成本和原料购买,社员以食用菌折价投入,收益将会从加工厂税后50%收益中分享,远远大于单纯卖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