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就是董顺利。1992年,董顺利开了一家钢材拉丝厂。经过几年拼搏,董顺利赚了700多万元。一次,董顺利到福建喝喜酒,他的一位亲戚告诉他,他们村里有好几个农户通过工厂化种植金针菇致富。金针菇不仅在国内销路颇好,在国外也被许多国家誉为“益智菇”和“增智菇”。
见金针菇发展前景如此广阔,2009年,董顺利放弃钢材拉丝厂生意,开始尝试设施栽培,利用空调恒温调控种植金针菇,并取得良好收益。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2009年4月,他投资200多万元,租了30余亩土地,在岩头镇六建村建立了当地首家工厂化金针菇生产基地,后又成立了合作社。
据了解,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食用菌品种,以往受季节因素影响,农民在自然条件下采用普通大棚种植金针菇,占地1亩的大棚可以摆放3万袋,一年可以种植两个周期即6万袋。“我们采用的是设施种植模式,1亩地可以栽培300万袋,每个房间内都安装了空调,一年四季恒温在5℃~7℃,让金针菇在最佳的环境下生长。”董顺利说,他们合作社从培养基培养菌种到成品出库,温度始终控制在7~14℃,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接种洗净期间用的都是纯净水。这个合作社的金针菇可谓“喝”纯净水、“住”空调房长大。
目前,该合作社有30多个冷库,日产金针菇一万袋,日产量达3吨左右。一年下来,该合作社8亩土地产值抵得上传统种植模式的4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