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党丙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自从2005年开始种植白灵菇以来,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他仍要继续他的“创业梦”。
党丙顺以前在武陟县打井队上班,2005年退休后,看到老家村民种植白灵菇效益不错,党丙顺觉得自己也应该尝试一把,最初家人都反对。“5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啥?还想成为百万富翁吗?”老伴儿柴腊霞这样嘟囔他。
被泼了冷水,党丙顺的创业激情却丝毫没有减退。他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自家院里搞“试验田”。年底一算账,一个棚居然赚了4万多元。有了这“第一桶金”,家人们也加入了他的“创业团队”,党丙顺的干劲儿更大了。第二年,他筹资60余万元,建造了21个大棚,全部种上了白灵菇。由于肯钻研,党丙顺很快就掌握了白灵菇的整套种植技术,当年白灵菇也获得了丰收。
党丙顺告诉记者,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只要掌握好通风、透光、湿度、温度四大要素,收成不是问题。而且投资小、见效快、附加值高。“尤其是前几年,种植白灵菇的人少,郑州、焦作甚至广州的客商都找上门来收购。就是现在,俺也不愁销售,在家门口就把东西卖了。”党丙顺的媳妇柴腊霞笑着说。截至今年,老党已经建起菇棚35个,年收入在1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