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出口食品农产品继续呈现出量质齐升良好局面。以丽水为例,在龙泉、庆元两个省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带动下,1月至4月,丽水食用菌出口480批、货值2685.4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87%和33.10%。
2008年以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先后建立了15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近两年,出口食品国外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94%以上。
4月,正值食用菌出口高峰期。走入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商户们异常忙碌。
龙泉市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办公室就设在这市场中。工商、协会、商品准入、消费维权等部门都在此设点。一进门,“龙泉市创建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组织机构、工作目标、职责分工”的宣传板就映入眼帘。
政府之重视,机构之齐全、制度之完备,连省示范区考核专家们都不禁赞叹:“这是示范区中的示范区!”
大船航行靠舵手,政府的重视是示范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浙江局通过汇报、提供可行性报告、提出方案、议案多种形式,先后多次向地方政府部门提出推进示范区建设建议和意见。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方案。
去年2月,龙泉市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实施方案,将各项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考核。市政府每年还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食用菌示范区建设,每年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周活动。
在晨光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这一季的黑木耳已经采摘完毕,菌棒还整齐划一地摆在田里。菌棒下铺着稻草,两旁看不到明显杂草。据基地管理员介绍,这片基地共200多亩,全都是手工除草,没有投放任何除草杀虫剂。
这样的基地,浙江晨光食品有限公司有4个、500多亩。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建立了从菌棒制作、农业投入品管理、基地建设到工厂加工的一整套溯源体系。
“质量是销量的保证,许多客户参观了生产基地后,就下了订单。”公司总经理季於长说,“虽然经济低迷,但食用菌销售丝毫不受影响,2012年出口额达300万美元,比前一年增长8倍多,我们还获得了政府颁发的‘外贸增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