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要经过15个小时高达110摄氏度的高温,之后再经过低至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生长,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黄金针菇的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只有在重庆的防空洞里和成都的山上才能生长。工厂化生产,目前全国只在贵阳和遵义实现了——气候、地理、政策的优势,让武汉归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贵阳,成功栽培了黄金针菇。
火与冰的考验点草成金
黄金针菇的生长环境可谓苛刻,只有在重庆的防空洞里和成都的山上才能生长,但为何在贵州能够工厂化生产成功呢?先从黄金针菇的配料包装上说起,这一点,黄金针菇有着点草成金的魅力。
薄中东展示公司的黄金针菇
一个菌包3.2斤,原材料是以酒糟、玉米芯、棉仔壳等为主,以及稻草、烟秆、花生壳等,都可以作为它的原材料,这些都是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农民都可把它们扔掉,工厂化的生产变废为宝。
武汉归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下称武汉归农)经理薄中东介绍,一亩的工厂化生产,每年将消耗100亩农作物的废料,生产100吨的鲜菇,形成每亩100万元以上的产值效益,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废弃酒渣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
黄金针菇配料包装完成后,一个个的菌包,接下来将进入“命运”的困难时期——“炉火中锻造”。在110摄氏度甚至高达130摄氏度的高温中蒸汽灭菌。
如果说配料包装环节科技含量低的话,这一环节的科技含量就相当高。
就灭菌而言,一般采用的是高温高压灭菌,而黄金针菇的这一生产环节,采用的是低压高温灭菌。这是黄金针菇与其他食用菌的生产技术不同之处。高温高压烧煤或柴油等,产生浓重的烟雾和尘渣,空气和环境污染严重。而武汉归农烧的是废菌包,基本没有什么空气污染。低压高温灭菌是武汉归农自行发明的。
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包装
据了解,武汉归农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的工厂,占地13亩,每天生产黄金针菇成品3吨。烧废菌包产生的炉渣,当地村民常常将其要走,作为农家肥种植香葱等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