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了5万袋。现在,茶树菇的价格不错,一公斤干货能卖23.5元。”漆黑的大棚里,邱灿富戴着头灯,在忙着采菇。
45岁的邱灿富,是上黎村人,种植茶树菇已有5个年头,从最初没有经验技术的农户变成当地的种菇能手,他的生活可谓苦尽甘来。“这全是老婆的功劳。”老邱笑着说。
邱灿富的妻子廖梅秀是江西省抚州地区广昌县人。2008年,他和妻子回江西老家走亲戚,发现当地村民种植茶树菇。于是,他和妻子商量,打算学茶树菇种植。
“当时就是看到茶树菇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行情好,只需两亩地,两个人劳作,而且效益比种地翻了几倍。”老邱说。
2008年底,老邱开始种植茶树菇。因没技术,他和妻子决定留在岳父家,一边试种,一边学技术,“没想到,第一年种菇,除去本钱,挣了1万多元”。
2009年,他带回种菇技术,在家附近的2亩田里,搭起大棚,还把江西广昌县的亲戚请来指导。
“种菇,累!就像照顾孩子,得细心才行。”老邱说,从开始的原料准备、培植菌种,再到大棚湿度温度的控制、采摘时间的把握以及烘烤、包装等,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不能大意。
“夏季,是茶树菇采摘的高峰期。”他说,“那段时间,菇长得快,我每天要采几次,一般4个小时采一次,有时晚上9点左右采,下一次就得在凌晨3点。”
不过,相比原来种地的日子,现在虽没觉睡,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以前,种水稻种得好,一亩田也只能赚3000元;现在,同样一亩地,把菇种好了,能赚近3万元。”今年,老邱用2亩地种了5万袋茶树菇,一年纯收入最少6万元。再加上管理500多棵果树,7亩杂交水稻制种,一年下来,纯收入10万元不是问题。
眼下,在上黎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茶树菇种植的大军,全村茶树菇种植已达100万袋。“我们这离江西近,每到采收季节,江西的商贩就会上门来收购。”下一步,老邱除了扩大种植规模,还打算自己找销路,请工商部门帮忙设计和申报商标,成立茶树菇合作社,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并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