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新闻网“科学发展基层行 美丽中国看广西”采访小分队来到了朝南村,实地感受“朝南模式”。走进村子,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映入眼帘,水泥路宽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道和院子栽绿种花,标准游泳池傍村而建,一条清澈干净的“护村河”环绕村庄,整个村落自成体系。
走进种植蘑菇基地的厂房,记者能明显感到丝丝凉意,一朵朵白色的蘑菇在架子上恣意生长。朝南村村委会主任覃子坤介绍说:“厂房里装有空调,人工控制温度,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到28摄氏度,生长期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种植反季节蘑菇也可以采用空调调节温度。”
小蘑菇能种出大效益。几年前,全村实行1856亩耕地整体流转,村里的经济能人覃广常引入广西集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蘑菇基地。基地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通过隧道发酵、空调种植的技术,朝南村实现了周年化、全天候生产蘑菇,每年可采摘6造鲜菇,一年可以创造3000万元的产值。“现在村里有一百多人在基地工作,平均每月有2000元收入,去年蘑菇收成最好的时候,光是采菇的工人一个月就有3500多元,一点不比去外面打工的差。”就这样,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
在朝南村,蘑菇厂废弃的种菇下脚料,也是可以生钱的。覃广常在村里建起生物肥料厂,蘑菇基地的废料运到厂里,进行再次堆沤,高温消毒,就能生产出生物有机肥。此外,糖厂的滤泥、污水处理厂的沉积泥乃至蔬菜收获后丢弃的菜根、菜叶等都是肥料厂的原料来源。生物肥料厂占地35亩,厂房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投资500万元,每年可生产成品肥2万至5万吨。每吨成品肥价钱是1000元,年产值可以达到2000万至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