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的菇棚由猪棚改建而成。邓顺良曾饲养两头母猪,年仔猪出栏量40头左右。由于没有建沼气池等环保设施,粪水时常外溢,对周边环境、村民生活造成影响。如今,邓顺良养猪改种菇。他算了一笔账:今年种植3000多段食用菌,以每段产量0.3公斤计,可收获900公斤。他与镇里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食用菌保护收购价每公斤9元,收入可达8000多元,效益不比养猪差。重要的是,食用菌种植污染少,邻居不再捏鼻子了。
为让养殖户减产不减收,海宁实施“猪棚改菇棚”行动,鼓励养猪户向种菇、种菜、种花等污染少、效益高的农业转产,对主动关停转产、设施改造、购买食用菌种等都有相应补贴。
政策推动下,不仅散养户主动转产,大户也积极响应。在海宁马桥街道新塘村,年饲养量1000多头的生猪养殖大户陆哲锋已将900多平方米的猪棚改成菇棚,购入9万多段食用菌,“转身”种植大户,一年减少养殖排泄物和污水排放16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