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6/18/09-44-00-58-8548.jpg)
做好的菌棒在培养菌丝
诸暨市山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自去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目前已全部落实,并发挥效益。他们开创出一条食用菌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生产模式,在我市及省内外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推广作用,即:利用废弃葡萄枝蔓、木屑、稻草等制成基质和菌棒,育成双孢菇、草菇和香菇等;废基质和废菌棒制成有机土肥,用于种植有机果蔬。
昨天上午,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香菇菌棒灌装省工40%
香菇菌棒灌装省工40%
市山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街亭镇。记者到来时,工人们正抓紧新一季香菇菌棒的生产,随着机器有节奏的“咔咔”声,一根根菌棒从出口处滑落。
“这台半自动灌装机是生态循环示范项目实施中添加的,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比起以前的手工包装,效率大大提高了。”合作社负责人周晓武告诉记者,香菇是合作社的主打品种之一,每年需50万根香菇菌棒来满足生产,以前依靠手工,需人工工资10万元,今年用了新机器后,工资支出可降到6万元左右,节省了40%,而且菌棒松紧度更均匀,外包的塑料薄膜破损减少,质量提高了,更让人省心的是,不懂技术的人也可胜任菌棒的生产。
“做好的菌棒堆放在大棚里培养菌丝,到重阳时节,菌棒就可进菇房,上架一个星期就可出香菇。”周晓武说。
葡萄枝蔓代替木屑节省成本
葡萄枝蔓代替木屑节省成本
“诸暨葡萄产业规模较大,没想到现在竟然对我们种蘑菇带来了效益。”周晓武介绍,“之前合作社做菌棒以木屑为主,50万根香菇菌棒需要木屑600多吨,去年我们把其中的三分之一用葡萄废枝条代替,香菇产量没有受到影响。”
农户废弃的葡萄枝蔓、稻草和木材加工厂的锯末等,经粉碎、发酵、高压灭菌后变废为宝,成为蘑菇生长的“营养米粉”,农户可增收,合作社又可降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市万紫千红提子基地的130多亩废葡萄枝蔓,原来都是一把火烧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而今年山姑合作社以每车300余元的价格收购,作为菌棒原料,周边农户的稻草也被山姑合作社以每亩200余元的价格收购,作为种菇基质。
周晓武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木屑买进价每吨至少要750元,现在30%以上达200多吨用废弃葡萄枝蔓代替,节省成本近10万元。”
废弃菌棒发酵作土肥额外增收
自从种菌后,周晓武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可有一件事总让他烦心:出菇后的废弃菌棒没法处理,乱堆放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发酵池、翻堆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既促进增收,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周晓武介绍,建成的两只“大胃王”发酵池,可高效“吃”进完成周期产菇后的废基质和废菌棒,经自然发酵、干燥粉碎后制成优良的有机土肥,供应给种植蔬菜、石斛等作物的农户。
“发酵池发酵一次性完成,且时间比原来的室外普通发酵要快得多。今年上半年,仅卖土肥一项收入就有7万余元。预计全年可产有机土肥400吨,可得收益30多万元。”
据介绍,预计今年项目可产优质双孢菇20吨、草菇50吨、香菇200吨,人工费用比去年下降20万元,加上卖土肥所得,总产值将超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