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南川区开始实施“南菇北移”产业发展战略,将源于水江镇长青社区的菇类种植技术经过技术创新转移到鸣玉、冷水关等北部乡镇种植,拓宽农民致富路。
与长青菌包香菇种植技术不同,鸣玉片区采取椴木香菇种植技术,菇农可利用自家山上的青杠树、枫香树、毛板栗树等常见树木,砍下来后锯成1.2米/节长,钻孔后种上菌种,即可生产椴木香菇。
椴木种香菇主要是学习湖北随县的种植技术,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技术由随县一家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提供。种植之前,菇农已与该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农户只需要出木柴和劳动力等。与长青菌包种植技术不同,椴木香菇的椴木至少可以连续使用4~5年,直到木头腐烂,解决了木材需用量不足的难题。同时,椴木香菇一年可以生产四茬,生产效益相对较高。
“孔的多少根据椴木直径大小决定,多的有140多个孔,少的有30多个孔,以后香菇长出来后,基本上看不到椴木。”李兆学告诉记者。在他家的院坝,整齐、有序地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椴木1000多节,并用枝条进行遮阳。
李兆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1000节椴木每茬生产香菇1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12元,一年收入4.8万元,比种庄稼划算多了。目前,该乡已在6个村发展1万多段香菇,预计每年为农民增收三四十万元。
据了解,南川区今年已在鸣玉、冷水关、石溪、峰岩等鸣玉片区乡镇试种椴木香菇3.5万余段。试种成功后,将在全区大力推广,拓宽农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