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6/26/10-28-05-46-8548.jpg)
图为农业硅谷员工正在生产金针菇。
日前,笔者走进漳浦海峡两岸(漳州)农业硅谷一期项目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先进的日本进口设备高效运作,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据了解,海峡两岸农业硅谷食用菌生物科技产业园由福建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550亩,总投资10亿元,为国家级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发基地。如今,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可日产金针菇10万瓶约40吨,年产值达2亿多元。
作为省级生态县,漳浦气候温暖适宜,食用菌栽培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基础良好。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农业硅谷在科技攻关上动起了“脑筋”,出实招,招招见效。在产业园一期生产车间看到,从日本引进的高科技食用菌生产设备正在轰轰运转,灵巧的智能机械手正在装瓶、封盖。在这个生产车间,除了移送菌瓶和以后收割时需要人力外,杀菌、接种、养菌等环节都由自动化机械手代劳。与人工操作相比,两者效率有天壤之别。“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我们走出了‘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路子。”东方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柯建平告诉我们。
“我们只用130个工人就完成每天11万瓶的工作量,而车间内部生产现代化只是实施科技一部分。”据负责科技攻关的常务副总李博先生介绍,公司首创食用菌产业链集群发展模式,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研发、包装、销售、食用菌加工、生物技术提取、文化创意及休闲农业基地、循环经济等环节系统整合,在两岸农业生物技术、高新技术、精致农业等领域加强合作,正在打造海峡两岸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公司还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福建农林大等高等院校合作,为打好“科技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以往受季节因素影响,金针菇一年只能栽培一两茬,现在空调房一年四季可以不间断生产。公司副总经理柯建平先生说,“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培养、栽培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这种工厂化生产已经不用考虑天气因素,每天生产11万瓶金针菇就像‘芯片’一样一个个复制出来,自动化程度高。”
李博介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大体分为袋栽和瓶栽两种模式。这里采用了最新的瓶栽模式,该技术具有污染低、出菇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这个“工厂”的厂房,从培养基培养菌种到成品出库,温度始终控制在18-20摄氏度,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在接种洗净期间用的都是纯净水,可谓“喝”纯净水,“住”空调房。
“现在每天有40吨的鲜金针菇走向市场,市场反映很好,供不应求。全部投产后,农业硅谷可以年产3.6万吨金针菇。”李博说,他们的产品大部分销往福建、浙江、广东及上海等周边地区,一部分还出口香港、东南亚等地。
此外,农业硅谷遵循“绿色、环保、有机、安全、优质”五大产品理念,做到生产过程中绿色环保。同时还把生产之后的底料作为有机肥料,卖给周边县市的农户,循环利用,不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公司每年还可增收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