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7/01/10-54-30-62-8548.jpg)
记者牛志辉在迁西县黑洼村的栗蘑大棚内采访。
不走进迁西县黑洼村的大棚里,谁也难以想象“灰树花”的美丽。这种被通称为“栗蘑”的东西东一朵西一朵静静地绽放在白色鹅卵石覆盖的土地上,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就是这个灰树花,如今承载了黑洼村老百姓的致富梦,走进北京、天津等大都市,成了高端餐饮界的宠儿,还牵动着国内外几家药品生产企业的目光,有待挖掘开发更高更广的价值。
在6月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一进迁西县黑洼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绿油油的板栗树和一排排大小各异的“温室大棚”,大棚依树而建,最多的3、4个棚“依偎”在1棵板栗树下。还没见到栗蘑的影子,村主任付庆成就遥指着大棚、向记者炫耀起来,“中央电视台第7套农业节目‘大栗树下的野生栗蘑’,在这提取的菌种。”
村干部掀开大棚的帘子,记者迫不及待地弯腰进去,眼前黑色的土壤上铺着洁白的鹅卵石,一株株灰色的栗蘑静静盛开在鹅卵石中间,散发着阵阵清香。这灰色的栗蘑看上去很美,村民说这东西还好呢,口感爽滑、味道鲜美的栗蘑炒菜煨汤皆宜,现在唐山市里很多饭店还推出了“栗蘑宴”。
付庆成:“光栗蘑的做法就200多种,做菜吃着特别好,哪家来个朋友肯定是吃炒栗蘑。“
板栗树下种栗蘑好处多多,全村最早培育栗蘑的技术专家李振刚一说起这个就来了精神,“一个是周期优势,栗蘑从栽培上到收获5到10个月,板栗从栽上到盛果期5到10年;再有就是效益优势,板栗一亩地高产也就600市斤,按10块钱一斤算,也就6千块钱;栗蘑一亩地产6千斤,按每斤7块算,就是4万多;再有就是占地优势,板栗树要占耕地,咱们栗蘑占树下地,充分利用了土地。”
李振刚今年60岁,他从6年前开始借助县科委的扶持,从板栗树下零散生长的野生栗蘑中培育出适合批量种植的品种,并把技术推广到全村。就这样,从2008年开始,“七山二水半分田”的黑洼村另辟蹊径发展起“树下经济”,一个个栗蘑大棚如雨后春笋在板栗树下生了根。县里也大力扶持村民建大棚,村支书付全国说,目前,全村栗蘑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00多亩,村里及时成立起食用菌合作社,为栗蘑注册了商标,统一收购、统一营销。由于栗蘑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加上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对人体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栗蘑很快成为食用菌中的珍品,走俏京津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