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长安区科技部门的指导下,这里种出专门在夏天上市的优质无公害蘑菇,30户平菇专业户每户增收近5万元。人都说,昔日贫穷落后的鸡窝子,通过种夏季蘑菇,变成了如今的金窝子。
地处长安秦岭深处的鸡窝子村,曾是长安有名的穷村,海拔高,气温低,种
粮食少收成,距离城区远,做生意缺人气,500多村民的收入基本靠挖草药和外出打工。 “以前村里的女子娃争着朝外嫁,翻过秦岭就是广货街,下山是富裕的滦镇街区,谁愿意守在这穷山村。”谈到前几年村里的情况,村民张兴兰回忆道。
穷则思变。被乡亲视为“能人”的村民宋平和不甘贫困,他贩过木材、卖过松子儿,也倒腾过药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干下去。前两年夏天,在外跑生意的老宋有了新发现到菜场买蘑菇的人不少,但市场上的蘑菇却又贵又少。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夏季温度高,不适宜蘑菇生产,所以销售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咱鸡窝子村夏季是天然的‘空调区’,要是能种上点夏季蘑菇,肯定挣钱!”商业嗅觉灵敏的老宋动起了脑筋。
说干就干,回到村里的宋平和立刻动手搞起了蘑菇试种。他兴奋地发现,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0.5℃的鸡窝子村就是个天然平菇培育基地。经过两年的小批量生产实验,他终于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反季节食用菌生产新工艺,出棚的平菇一送到市场,就被商贩抢购一空;仅他一家的蘑菇,每年夏天销售额就将近40万元。
成功是最好的示范。看到老宋发了家,不用宣传鼓动,大家纷纷跟着他干起了夏季蘑菇种植。但是种的人多了,产量是增加了,销售却成了难题。长安区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联系,最终投资120万元的秦北食用菌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聘请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艺师为农户种植做技术指导,蘑菇成熟后,再由公司联系销路统一销售。这种抱团发展的“钱景”,吸引了30多户种植户加盟,现在公司年产值达25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周边上百人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