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河子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有小规模食用菌栽培。2007年,该乡组织各村干部到河北省平泉县参观学习香菇生产项目,当年在白杖子村投入试生产,48户村民建生产用冷棚51座,装香菇发菌棒12万棒。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食用菌生产作为致富项目之一,使食用菌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尤其去年以来,他们更是加大了把这一产业做大的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稳步推进、富裕农民”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规模基地生产、公司特色生产、大户联户生产为主导,开发工厂式生产。预计到2015年,面积达到5000亩,产值达3.5到4亿元,纯收益1—1.5亿元,全乡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确定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本着“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以食用菌生产为产业的区域化新型基层党组织,建立以五道河子等5个村为基地的食用菌生产合作社,以党支部为龙头,吸纳具有创业精神的党员为主体,带动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明确合作社免费提供生产技术、销售信息,政府以合作社为主体,在资金方面给予奖励性扶助,合作社免费为加工户提供仓储,合作社党组织为困难党员、困难群众提供菌棒,等收益后收回成本。
扎实抓落实。选择条件成熟的村,规划建设2至3个食用菌百亩示范园,各村分别建设1至2个40亩标准生产示范园;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探索、引进、建设年产千吨以上的生产厂家,周年生产中高档食用菌;建设食用菌加工厂。引进、建设1至2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解决生产农户的产品转化和市场销售问题。在传统初加工的基础上,开发食用菌功能性食品,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树立“金茂”、“红石”菌菇品牌,加强品牌推广与扩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建立产品检测、监测体系。保证食用菌生产在环境、水源、菌种、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中达到无公害标准,实现食用菌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系统,拓展栽培品种,引进杏孢菇等9个食用菌品种。通过相关品比试验,选择适合本地生产需要的品种及栽培技术,促进全区食用菌生产结构调整;推广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编纂食用菌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应用率达到80%以上;打造“青龙菌业”统一品牌,通过“行业协会+出口公司+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出口模式,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保障服务。乡政府每年安排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用于配水配电等建设和主要设备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