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的家位于翠峦区北山经营所,一扇可以任小型货车顺利通行的铁大门内,200余平方米的大房子被分成了若干个工作区,接菌室、蒸菌室、养菌室……井井有条地排列着,各个工作区内都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看到我们的到来,个子不高、满脸慈祥的魏阿姨急忙抖了抖身上的灰尘热情地与大家一一握手。
“魏大姐,您的黑木耳咋种的这么好,有啥秘诀吗?” “啥秘诀不秘诀的,靠的就是精益求精,伺候木耳就像伺候孩子,你精心,就有回报。”魏玉边回答记者的问题边把我们请到了室内。
通过交谈得知,魏玉可是翠峦区第一个从事袋栽黑木耳的种植户。1993年,38岁的魏玉下岗了。闲不住的魏玉开始琢磨着赚钱的道道儿。听说养榆黄蘑、种袋栽黑木耳挺来钱的,魏玉就想尝试一下。经人介绍,魏玉来到了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学习榆黄蘑、袋栽黑木耳种植技术。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当年魏玉试种了2000袋黑木耳和少量的榆黄蘑,初尝收获的喜悦。第二年,魏玉又增加了黑木耳种植的数量,再获成功。
在生产实践中摸索了丰富经验的魏玉,胆子也逐渐大起来了。5000袋、1万袋、2万袋、5万袋、10万袋,魏玉开始逐年扩大了黑木耳种植规模,最多的一年她种了12万袋袋栽黑木耳。
魏玉和丈夫起早贪黑地忙活,实在忙不开时,就开始雇工。周围好多在家呆着无事可做的男女老少听说魏玉家在招工,都陆续来到魏玉家打工挣钱。有十四五名打工者在她家一干就是十多年,现在,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有两三千元。
一些掌握了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打工者,免费学到了黑木耳种植技术,都主动找到魏玉,想要魏玉帮忙做菌,自己也种植黑木耳,从此魏玉又搞起了带料加工。
打那以后,到了做菌的季节,魏玉家的蒸锅几乎就没停止运转过,找她带料加工的菌户从冬天排到了春天,就连周围其他区的菌户都到魏玉家搞带料加工。魏玉还经常无偿提供售后服务,亲自到菌户家中指导,不管谁有不懂的地方,只要找到她,她都有求必应,毫无保留的传授。
都说名师出高徒,在魏玉的真传下,一传俩,俩传仨,很快带出了七八十户黑木耳种植户。魏玉不仅制菌在行,在黑木耳晾晒、生长期内加强精细化管理上更是总结了一整套经验。她种植的黑木耳不光朵形美观,而且品质好、售价高,成了收购商的抢手货。
如今,北山经营所的黑木耳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只要是该所的黑木耳都能卖上好价钱。北山经营所黑木耳种植户越来越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现已有110多户人家从事黑木耳种植,年种植量达300万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利”不同。20年的坚持不懈,20年的无悔付出,魏玉用勤劳和智慧让“黑木耳之花”在翠峦河畔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