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牡丹江8月2日电 牡丹江市食用菌产量在黑龙江省名列榜首,其中黑木耳产量占全国的25%,占全省的60%以上。目前,牡丹江市已建成食用菌乡镇基地35个,专业村150个,带动农户1.8万户,生产规模达7.35亿袋(块),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食用菌的收入可望达到600元左右。2005年7月,该市被国家食用菌协会确认为全国食用菌主产区。
牡丹江市构造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形成以“3+2”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即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白灵菇、双孢菇;依法加强菌种市场管理,选育适合本地生产的当家菌种;推进标准化生产,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发展的首位;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搞好病虫害防治;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强化市场营销力量;搞好废弃料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以科技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在牡丹江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的食用菌产业,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实现了持续跨越式发展。2005年的生产规模是2001年的3.9倍,年均递增48.8%。其中,黑木耳5.98亿袋,预计产量29.9万吨,年均递增42.5%;滑子蘑9300万块,预计产量4.65万吨,年均递增98.4%;猴头菇1300万袋,预计产量6500吨,年均递增89.9%。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效益显著,成为农民增收最现实最可靠的重要途径。海林年产猴头菇1000万袋,产量居全国第一。东宁的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产业龙头和集散地,2005年预计实现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