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7/18/09-39-30-49-8548.jpg)
图为农民正在采摘新鲜的蘑菇,准备装箱上市。记者 姚建平摄
“这茬香菇长得都这么好,个大、肉厚,准能卖好价!”“可不是嘛,瞅着就招人稀罕,干活都不觉得累!”“看把你俩美的!”“咱在家门口一个月挣2000多元,还不算年底分红,咋不美呀!”在克东县玉岗镇新和村食用菌生产大棚里,三位农村妇女一边麻利地采摘香菇,一边唠得热火朝天。
“大暑”即将到来,头顶上的太阳显得格外热辣,油绿绿的玉米和碧绿的水稻张开叶子,饱吸着阳光雨露。下午4时多,克东县玉岗镇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许宪东带领记者走进食用菌生产大棚,边参观,边兴奋地说:“现在看,这第一茬香菇产量比预期要高。农民这些天都起早贪黑的,早上三四点钟采一遍,下午这个时候再采一遍,量特别多时,半夜还要再采一遍。采完后先存在那边的冷库里,供应当地和北安等周边市场的,咱们用车送;签订单的长春经销商自己来车拉。”
生产新鲜的食用菌,这对于新和村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来说,可是个新鲜事儿。许宪东介绍,2012年,新和村1.26万亩耕地全都实现规模经营,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为了给留守农民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门路,镇村两级决定利用村里闲置的砖厂发展食用菌生产项目。2012年冬天,26户农民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东基祥瑞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期投入资金240万元,建成食用菌暖棚12栋,建成冷棚40栋。合作社克服了冬季大雪压损棚室等诸多实际困难,从长春等地引进锅炉、钢构棚架、保温棉被、强化棚膜、拌料机、装袋机等,利用70天时间完成了培育菌棒工作,今年6月初,正式投入香菇养殖生产。
为全面把好技术关,农业、科技等部门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合作社特意从沈阳农大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指导。正在大棚里指导农民采摘的技术员徐宪鹏对记者说:“克东县昼夜温差大,特别有益于食用菌的发酵和生长,长出的香菇菌柄短,菌帽整齐、菌伞不全开启,颜色也好,属于一等品质,销价也高。”
刚刚从大棚里走出来,记者碰巧遇到来这里拉货的长春市果菜批发市场经销商江青生,搬起刚刚采摘的新鲜蘑菇,他高兴地说:“这里的香菇质量好,在我们的批发市场特别受欢迎,我都拉走三车了,以后打算和新和村长期签订单,互利双赢嘛!”
许宪东给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今年合作社生产了60万菌棒,产量600吨,按现在批发价最低每公斤10元算,总收入能达到50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还解决了本村72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许宪东充满信心:“菌类是健康食品,市场特别看好,我们今后要不断扩大规模,计划3年内达到年生产300万菌棒,年产香菇3000吨,年实现产值3360万元。另外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还打算增加深加工,生产蘑菇罐头等系列产品,真正把食用菌做成一项产业,这样效益就更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