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板凳镇,一提起“金针菇大王”,大家都知道。
1986年,付旭忠以1000元起本,种了5千袋双孢菇。由于市场需求不大,起步几年里,他只求不亏本。虽没赚到钱,却积累了经验。
凭着西南农大所学的知识、各地考察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付旭忠摸索出了一套蘑菇培养基的配置和卤种繁殖技术,种出来的蘑菇菇叶肥大、口感极好。
有了经验和技术,付旭忠渐渐放开手脚。2001年,他租赁当地村民土地,建造养菌室、接菌室、凉菌室、3栋高效节能温室,同时引进金针菇、鸡腿菇等种植品种,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开始红火起来。
就这样,付旭忠一步步把自己的金针菇产业做大。到2011年,他的种植基地已具备年生产10万袋金针菇、5万袋木耳、5万袋鸡腿菇的能力,可季节性消化当地剩余劳力50多人次。
附近的村民看到付旭忠富了,纷纷效仿,付旭忠也乐得将自己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他们。在他的带领下,不少种植户都得到了效益,规模也不断壮大起来。
种植的人多了,产量大了,加上蘑菇生长周期短,销路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单家独户自找销路也越来越难。为此,付旭忠发起成立了食用菌协会,让菌农抱团发展。
几年时间里,会员不再局限于石板凳镇,而是遍及简阳永宁、芦葭、清风、江源等多个乡镇,共有300余人从事蘑菇生产。到2010年,会员种植蘑菇400万袋,产值达1200多万,实现纯利润400多万。
随着种植户队伍的不断壮大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协会完成了华丽转身简阳市鑫联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
“现在我们社有56户社员,年产值基本上是一两个亿,纯利润5000万左右。”付旭忠不无自豪地说,合作社生产的食用菌,质量好的已通过空运,送到三亚、海口、深圳等地。
在他的带动下,种植户都发了财,日子早已超过小康水平。不少村民再不愿外出打工,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原标题:金针菇合作社创出千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