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狗街镇干巴菌节,刘大爹获得了“菌王”称号。龙宇丹 摄
每年雨水季节才有的菌子备受食客青睐,而菌类中的“人气王”干巴菌更是惹得老饕们趋之若鹜。但今年这个吃菌季,干巴菌的价格准能让“你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干巴菌到底有多贵?记者昨天从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举办的第四届干巴菌节上看到,不少干巴菌“粉丝”特意请假慕名而来,期待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几箩筐来吃。然而,他们不仅没有找到便宜些的干巴菌,甚至想买到现成的都不容易。记者走访得知,不太新鲜和菌身较小的干巴菌喊价四五十元一两,品相好且大朵的干巴菌在篆新农贸市场里动辄每公斤上千元。业内人士分析:“不仅是今年雨水少导致的,四年连旱的积累效应下的产量骤减,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个头缩水 刘大爹巴掌大的干巴菌当选菌王
昨天活动的颁奖环节中,村民刘大爹获得了“菌王”称号,他7月初采到的一朵干巴菌,无论品相、重量和洁净度都当之无愧可称为极品。刘大爹说,有的干巴菌虽然重量比这个大一点,不过采摘时间稍晚,菌身都会发黑,不够新鲜,评选时就会扣分。
菌王的揭晓,勾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很多人都想一睹真容。“早就卖掉了,只能看看当时留下的照片。”照片中菌身颜色乳白、形态饱满盈实的菌王令人咋舌,但菌王的出售价格却出人意料。“卖了350块钱,170块一两。”刘大爹解释,菌王的重量只有180多克,虽然新鲜但也卖不到多少钱。责任人介绍,往年的干巴菌王重的都有一公斤多,少的也有七八两。今年产量少,质量也下降了不少,但今年评选依然注重品质,这样品相的这是最大的一朵。
供不应求 订购优质干巴菌需提前3至5天
会场的一角,到处找菌的昆明市民张玉萍女士的心情和车子后备箱里的箩筐一样空落落的,这是她第二次到宜良参加干巴菌节,可昨天却差点无功而返,没想到买点好的干巴菌会那么难:“农贸市场里的有些便宜的但不新鲜,今天只跟村民留了预订电话,一点都没买到。”张玉萍本想到干巴菌节上买些物美价廉的回家吃,却没想到更贵,而且根本找不到有人拿出来卖。问了好几位村民,家里放着的都已经被订购一空。“而且有几家还要一公斤起订,1700块。还得留3到5天的时间上山去采。”
据介绍,镇里的干巴菌品质高,很多人都喜欢,前段时间有人到镇里出2000块想买一斤都缺货,无奈只好买走一些不太新鲜的存货。很多农户都反映,今年采干巴菌实在是太困难,想找到品质好的就更难了,在山里走一天也找不到多少,量还不到去年一半,所以加价出售依然供不应求。
市场调查 小而不新鲜的也要500元左右
稀缺美食导致的供需矛盾催高了价格,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高价呢?近日,记者连续两天在篆新农贸市场观察干巴菌零售情况。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干巴菌商贩都只有一两筐货,几乎没有“货卖堆山”的大卖家。有的小贩在苦等一天后,会在收摊之际遇到豪气买主一口气全部买走。另外,往往到下午,商家才舍得对不再新鲜的干巴菌稍作让价。小贩们普遍表示,干巴菌售价确实是比去年上涨了至少150元以上,并且质量越好的上涨幅度越大,同时也解释他们高定价的原因:
1.前几年连续干旱,菌类逐年减少,在连续4年的干旱累积效应之下,产量本来就少的干巴菌就更不乐观。
2.干巴菌稀少增加了拾菌人工作难度,拾菌人的工钱上涨。
3.摊位费上涨(每天180元~250元不等)。
4.有钱人多,但是干巴菌实在是太少,涨价也有人买。
5.很难保鲜,每过一天价格就降一些,想赚钱就得趁新鲜时高价卖。
(原标题:干巴菌产量骤减 供不应求致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