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服务上,海林市银行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信贷理念、信贷产品和信贷方式的创新,力促达到最佳支持效果。一是转变坐等菇农上门的服务方式,经常组织人员走村串户,深入菇棚实地了解生产情况,零距离关注菇农所急所需,适时开展送贷上门等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亲人式”关怀,“保姆式”服务。二是根据食用菌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及时调整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全力满足广大种植户、贩运户和涉菌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生产者的不同需求,即在保证、抵押、质押等传统贷款品种的同时,先后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创业贷款、循环贷款、互保金等灵活多样的贷款品种,有效解决了食用菌生产者担保难、贷款难问题。三是以支持工厂化、集约化的现代生产模式为重点,积极支持涉菌企业、专业合作社、栽培大户建设工厂化生产基地,促进工厂化栽培基地不断发展壮大。5月末,涉菌企业贷款余额1.2亿多元。四是支持食用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通过支持食用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品加工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支持发展新型罐头、饮料、冲剂等即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以及黑木耳糖果等产品,努力使之成为当地的标志产品和特色产品。(原标题:海林市推进一县一品金融创新活动倾力助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小编从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网站了解到:近年来,海林市银行金融机构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紧紧围绕海林市打造“全国食用菌强市”的战略目标和“生产工厂化、菌类多元化、加工精深化、贸易国际化、市场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找准信贷投入的着力点,确立“龙头企业+基地+种植专业户+银行业金融机构”食用菌产业链信贷模式,倾力支持发展食用菌支柱产业,有力促进了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生产食用菌15亿袋,预计拉动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2万元,已形成拥有9家食用菌龙头企业、37个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33个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食用菌产业集群。截至今年5月末,各项食用菌贷款余额2.1亿多元,同比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