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激励,营造氛围。该县在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组织机构的同时,狠抓舆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全方位宣传,聘请育菇大户、致富典型现身说法,让群众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得到启发,转变观念。同时,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60余万元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农民购买食用菌冷运车3辆,修建食用菌冷藏库两处,购置食用菌储运框2000个,喷雾机70台。在此基础上,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共邀请专家、农技人员培训21次,受训农民达800余人次,发放培训手册130余册。
整合资源,典型带动。该县将发展食用菌产业与设施蔬菜、移民并村、产业开发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利用三种设施进行食用菌培育:一是选择部分安全性较好的闲置土窑洞进行培育;二是利用扶贫移民后农民闲置的砖混结构房进行培育;三是利用2011年修建的阴阳大棚中的阴棚进行培育,有效扩大了培育食用菌的人群,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该县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村委组织农户改造窑洞,合作社负责菌包调运、生产技术指导、产品外运销售,政府提供资金保障,汾阳山宝食用菌公司负责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重点打造峪口镇兴隆湾村,积翠乡方山村、积翠村,通过典型拉动,以点带面,掀起各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热潮。
在典型带动的影响下,积翠乡集中开发利用积翠、方山两个移民新村的闲置房屋,重点在移民户中推广食用菌产业,为移民户稳定脱贫、后续产业发展开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