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未毕业就成了企业法人
2011年6月,22岁的罗圆从湖北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但早在2010年底,他就被父亲叫回家乡成立公司,“当时听到我爸说到这个事的时候脑袋就懵了。”原来在罗圆中学时代,父亲并不打算让他碰香菇,卖了一辈子香菇的父亲觉得这个行业太苦太累。而这次,父亲的想法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不仅让儿子卖香菇,还让他独挑大梁,成立公司并担任法人。
纠结了一个月,罗圆尝试了南下找工作,但发现所有的工作机会都不是他想要的。其实他高中的时候就想自己办公司,但方向不是卖香菇。在父亲与他谈话后,他开始了解这个市场,发现干货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筹措好资金开始选址时,罗圆考虑了很多地方,最后他放弃了将公司建在城市周边,而定在了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三里岗镇。在他看来,先要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如果产品做不好,何谈客源和产值?“我在随州也建了办事处,专门用来接待客户、展示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
吃苦 碰壁——创业必经之路
多吃苦,多碰壁,经验从碰壁开始。一般人只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现在的风采,我是看他们之前走过的路。”罗圆坦言他的心得。
创建公司的过程必定是繁琐而艰辛的。2010年年底到2011年8月,大半年时间才将十几个证件陆续注册完。2011年这一年,除了前期的注册准备工作外,还得筹建厂房。建设一期厂房时,毫无经验的罗圆亲自面对厂房设计、施工等问题,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经常整宿睡不着觉,“那几个月我晒得跟黑炭一样,现在我都可以做建筑行业了”,他笑谈。2011年12月中旬,一期厂房竣工,一切开始走向正轨。
2011年春季,罗圆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他形容那时的自己很“傻”。别人都在会场布展,而他只带着名片和宣传单就去了,原因是“能省一点是一点”,不想盲目浪费几万元的布展费。外商们一看到他靠近,连声说“Sorry”(对不起)。被委婉拒绝了几十次的他,没有气馁,最终还是交换到几张名片。出国后他就是凭着名片上的信息去找寻客户,实地考察。自此,凡是海外客户,他都要去实地了解。通过两年的努力,罗圆新发掘了70%的客户,干货产品出口达95%以上。
认清自我 有备而行
虽然入行时间短,但创业之初父亲就带他就跑遍了国内做得好的干货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他已经能全盘分析了。国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响、竞争力差等缺点。曾经,为了注册一个响亮而又有意义的品牌名字,他想破了脑袋、踩破了行服中心的门槛。他说,希望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品源”做成知名的干货品牌,香菇界的“周黑鸭”是他奋斗的目标。
罗圆坦言,上大学什么都学了一点,英语、会计、贸易,没有想到这些知识现在都派上了用场。他已经报名EMBA工商管理硕士,打算销售淡季时出国学习。采访快结束时,他提出与记者分享他去拜访国内干货行业龙头企业老总时收获的三句话:一要大胆的走出去,二要勇敢的说出来,三要把钱收回来。同时他也给想创业的年轻人抛出两个问题:你目前具备什么创业条件?你目前创业还缺什么必备条件?目的是为了认清自我,有备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