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村里老百姓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特别想干点儿事,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变贫穷的面貌。可是,村里要资源没资源,要企业没企业,真不知道能搞什么项目。”牛振说。
在牛振看来,农民不是不想脱贫致富,而是不敢。因此,选好一个项目,蹚出一条致富路,给村民们起个带头作用,才能慢慢地改变农民对于创业的畏惧心理。
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县情、镇情、村情,牛振确定了首个创业目标——发展食用菌,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创业之初,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短缺。牛振没有放弃,东借西凑。关键时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给予他30万元创业资金,省里也给了30万元项目配套资金。有了资金,牛振先建了15个砖混结构钢架大棚,因为有专业优势,很快食用菌种植搞得风生水起,每座大棚年利润近3万元,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
在牛振创业基地务工的也都是当地村民,他们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还有机会学到科学的种植技术。牛振告诉记者,村民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效益可观,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对于创业的艰辛,牛振没有多谈。 “如今在农村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很多人认为,留在村子就是没出息。”牛振说,其实,为了自己的创业梦,城市农村不重要,合适的舞台最重要。
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小山南村已建食用菌大棚50个,育种棚3个。对于未来,牛振的规划是:再建设大棚70个,做到户均一个棚,户均增收达到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