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村路旁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金属骨架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炫目。“路边的20栋是做育秧的,育完秧就做大棚二次利用种蔬菜。那边的20栋种植食用菌,今年我们尝试种平菇,来年再试试种滑子蘑,看看哪个效益比较好。”陈维忠说。记者了解到,一栋种食用菌的大棚可摆放2.5万袋菌袋。目前,20栋大棚的平菇9月20日就能出菇。村里已和批发商签了订单,为20栋平菇早早找到了“婆家”。
村民种植平菇的积极性很高,村委会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打算:产量多了就晾干,出口俄罗斯。将来还要成立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其中增加收入。
几年前,市农委帮助双兴村建了20栋大棚。大棚有效益,就产生了“大棚效应”。村民小崔就是受益者。他在大棚里种蔬菜,然后开自家的车到市区早市卖菜。出一趟早市轻松卖1000多块钱,根据季节还可以种一些香菜、豆角等应季蔬菜。仅蔬菜这一项就让小崔尝到了大棚“淘金”的甜头。后来,有20多户村民也跟着到市区菜市卖菜,效益十分可观。有了样板,越来越多村民相信种上了大棚就是端起了“聚宝盆”。(原标题:双兴村100栋大棚被热“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