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有培训课,每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个村民都可以各取所需。”村里的蘑菇种植大户许祖辉说,“要是有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课,我一定准时到场。”
许祖辉现年40多岁,20岁开始种植蘑菇。“蘑菇种植一直是村里的经济支柱,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个种植户,占到全村10个自然村900多户村民的80%左右。”许祖辉说。
近10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老化,劳务成本的提高,村民们渐渐放弃了蘑菇种植,大都外出打工,有些耕地也荒废了。2004年,许祖辉租来了3亩多耕地,办起了兰兴菇业公司,“用的还是土办法,3年多时间里,公司几乎都是亏本的”。
直到新农民培训学校创办后的第一年,许祖辉的蘑菇才赚了钱。“当时,听说村里开了一个培训班,带着好奇心就去听了一下。”许祖辉说,“课上,培训老师说了一些新的蘑菇种植和防治虫害的方法,回家之后就试了试,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
2007年,有位专家在培训课上介绍说,不少地方在菇房里装上了制冷机,能让菇房的气温更稳定。听完培训课之后,许祖辉跑到仙游、漳州和南京等地进行考察,了解新的制冷机蘑菇种植技术。
回来之后,许祖辉从漳州买进了5台制冷机,花了1万多块钱。前几年,公司的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0多亩,许祖辉换了10台全新的制冷机,耗资40多万元。“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是产量增加了30%,物超所值。”许祖辉说。
2009年,借助“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许祖辉在网络上打开了销路。“通过村里新增的信息培训课,我也学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在网上做起了蘑菇生意现在每天可以做10多万元的买卖,有时货源不够,还得从漳州和莆田收购过来。”许祖辉满脸是笑。
2年前,许祖辉主持创办了南辉食用菌合作社,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带动10个农户重新种起了蘑菇。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许祖辉也成了技术专家。现在,许祖辉除了给合作社的农户做技术指导之外,有时还被请到培训课上给村民讲课,从最初的“学生”变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