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桐庐百江镇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给菌棒接种,为9月黑木耳下田做好准备。
走进接种工作间,记者看到一个个无菌接种箱有序排开,接种箱下方有四个圆洞,洞口装有袖套,工人们或两人一组或单独在无菌箱内将消毒后的菌棒打上三个小孔,然后放进去年早已发酵好的种子,最后进行装袋包扎。“这就是黑木耳菌棒的制作过程,这些菌棒制作好之后还要继续放着发酵50天,才能下田养殖。”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技术员朱建平说,目前,一个无菌箱大约可以放100个菌棒,一个工人大概一天可以完成15箱,也就是每天大约给1500根菌棒接种。
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由于油菜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在3月育秧之后也空闲着,为此合作社负责人想到把空闲的育秧大棚利用起来,合理利用时间差,以达到“千斤粮,万元钱”的经济效益。
“种植黑木耳每亩田基本上能达到一万元左右,如果冬闲田都是种植油菜小麦的话,价值远不能相及。”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社长方雪勇说,他们在今年7月就引进了十万棒菌棒在育秧大棚培育,等9月早稻割完黑木耳就可以下田了,到明年4月黑木耳全部采摘完,又可以种水稻。这样一季
粮食一季黑木耳的种植模式既不耽误 粮食种植,又提高了农田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育秧大棚不仅能培育菌棒,收获后还能拿来晒黑木耳,晒干打包后会有人直接上门收购,解决了合作社的销售问题。(原标题: 育秧大棚巧种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