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棒食用菌估计消耗140多万斤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新和县林业局林果站站长汪洪岩介绍,新和棉籽壳年产量超过150万斤、水干果枝条1.2亿斤。一直以来,这些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多被丢弃在田间地头。资源浪费很可惜,怎样利用潜在资源创造产业空间?新和需要技术输入。在新和援疆的县农业局干部吴岩课说,云和循环经济模式为技术输入创造了可能。
于是,吴岩课和他的援疆伙伴做起全职师傅。他们制定了新和第一个食用菌工厂标准化流程,规范棉籽壳、水干果枝条的利用,统一进行食用菌菌棒的培育,还在渭干乡、依基艾日克乡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带动28名示范户,并挨家挨户发动农户发展食用菌,指导他们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吸引了企业订单,当地以棉籽壳和水干果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产品,目前都实现了保护价回收。
记者了解到,去年吴岩课等人参与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新疆站站长魏鹏的课题研究,新产品巴尔喀什蘑菇已实现在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为原料的菌棒上生长。目前,这类菌棒还能长出黑木耳、平菇、袖珍股、金针菇等10多个食用菌品种。汪洪岩测算,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的利用,将为新和创造一个2000万棒的食用菌产业,一年新增经济总量1.6亿元。
技术输入为新和百姓带来新的增收机遇。依布拉音·玉苏甫一家5口靠棉田和水干果为生,他家的棉田和果园年产废弃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12500斤左右,这些棉籽壳和水干果枝条能生产5000多棒食用菌,每棒成本1.60元,可产生效益8元,5000棒食用菌的纯效益可达32000元。玉苏甫说,今年他试做了1000多棒食用菌,能创收6000多元,这让他看到今后的发展空间。(原标题:云和技术助新和发展食用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