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生产1万袋菌棒至少需要70多个工人,而现在只需要9个,我的基地依靠自动化的流水线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日前,在庆元县淤上乡山根村岭岙背陈克松菌棒加工基地,负责人陈克松告诉记者。
当前正是生产黑木耳菌棒的旺季,在陈克松的菌棒加工基地里,工人们正利用自动拌料机、装袋机进行菌棒生产,菌棒高温灭菌后再由菇农运走进行接种和管理。
据悉,这是淤上乡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后的新气象。近几年,该乡针对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菌棒的现状,借鉴工厂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两头集中、中间分散”的模式,即菌棒加工基地或合作社负责专业生产菌棒,菇农负责接种和管理,加工企业负责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仅从源头上提高了菌棒的质量,更让菇农从传统食用菌生产的高劳动强度中解放出来,为增收创造空间。
据了解,淤上乡目前有3个菌棒生产加工基地,今年以来已生产菌棒140万段,产值近2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