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8/28/09-53-18-46-8548.jpg)
易门野生菌交易中心,野生菌初期交易火爆
国际收购再遇量增价跌
国内市场未成气候
官渡区一家从事野生菌贸易代理的企业里,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发货,货运目的地是华中的一个城市。“如果是前几年,尾货期代理的国外订单还是会有一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价格始终提不起来,转销国内市场更划算一些。与去年相比,今年野生菌国际市场收购价再次下滑,全年整体的出口数据可能再次面临量增价跌的窘境。
野生菌价格“高开低走”
中间商很受伤
今年7月20日,在菌乡易门县举行的第九届野生食用菌交易会上,收购商张先生特意多谈了几单订购计划,“这两年受干旱影响整体产量缩减,后期市场需求会更大些吧。”张先生是从事野生菌生意的中间收购商,收购的产品主要转供玉溪、昆明的一些加工企业。这场交易会上,像他这样的中间商也不在少数,“今年6月份新上市野生菌一路走高,成为刺激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位收购商告诉记者。
事实上,今年5月底野生菌新上市的时候,受产量减少的影响,昆明市场的牛肝菌、鸡枞等价格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收购后转向加工商手里的松露、竹荪等品质较好的野生菌,基本上都是转到出口端的产品,“其实好多企业的代理单差不多从6月份就开始出来了,当时的市场价格,也的确能让加工商采购信心增加不少。”不过今年的价格却并没达到之前的预期,“今年这些出口的菌类价格又下降了10%左右。”一位中间商告诉记者,出口价格下滑,加工商给他们的收购价也没有往年高了,“差不多7月下旬以后,就很少转供了。”
松茸再遇“量增价跌”
7月出口价同比下滑超两成
价格跌幅最明显的还是松茸,作为云南野生菌出口量最大的一块,来自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商会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月份,云南松茸出口价平均还不足35美元/千克,“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千克下滑了10美元左右,降幅超过了两成。”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商会会长汤希金表示,价格低迷影响到出口量,根据商会的统计,7月份,平均松茸每日出口量在5-6吨左右,前几年出口最热的时候,7月大量上市差不多全省每天的出口接近10吨。
松茸是云南省大宗出口农产品之一,按照此前几年的交易数据来看,云南省的松茸年最高出口量超过了千吨,创汇近6000万美元。去年,整体数据也达到了964吨。“一些主要的高档野生菌,出口仍是最大的销售渠道,虽然近两年整体产量缩水,全年的出口量都不会有太明显的回落。”有分析显示。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出口占比很大,价格虽然回落,但是出口只能继续。”
去年的成交数据印证了这一现状,来自省商务厅的官方统计数据,2012年,云南省食用菌出口数量为14493.8吨,同比增长13.2%,出口金额为1.05亿美元,同比下降14.5%,继续呈现量增价减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两年都出现了价跌现象。其中前文提到的松茸出口964吨,同比增长26.2%,金额4859万美元,同比下降15.5%.
竞争压力下内销增量
云南野生菌产业还缺定价权
“对于企业来说,价格虽然延续回落,作为加工端,也很难缩减收购量。”易门县从山食用菌贸易有限公司的何秉昌告诉记者,前几年省内野生菌产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专门做野生菌加工的企业也增多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压力。”记者发现,仅在玉溪和楚雄等菌类主产地,成规模的菌类加工企业就超过了10家。
在国际市场受挫之后,不少企业也将贸易转向了国内市场,“这两年的产品销售地,如河南、江苏等,来洽谈贸易的量逐渐增多。”本地一家菌类加工企业工作人员说,“国内市场一直都是整个野生菌贸易的组成部分,近两年这块份额有所扩大。”
只是,国内市场也很难成为高端菌类的主要销售渠道,“相比较而言,出口业绩更大一些。”在汤希金的介绍中,以松茸为例,7月份省内松茸出口价格虽然只是在35美元左右,但由于大量上市的原因,省内收购价格最低也到了100元/公斤左右,如果算上中间利润,实际上的产值优势并不明显。
今年年初,省商务厅的一次专门会议中,公布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办正在起草的《野生菌保护条例》,“云南野生菌在国际市场始终缺少定价权,加上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更多还是以原料初加工为主,也很难在市场端占据主动。”云南省松茸协会及牛肝菌协会表示,目前云南也在出台支持野生菌出口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不过,从目前现实来看,政策与标准出台还需一段时间。(原标题:云南野生菌飘香途中有点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