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开始建这个工厂的重庆酝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板蓝天告诉记者,目前,该厂食用菌工业化种植亩产达到了160吨,之前有记录的国内最高产量是广州某公司亩产60吨,而农户种植一般亩产2吨。按10元一公斤最低批发价算,160吨亩产值达160万元。
该工厂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生产过程中原料和场地都不施放任何农药和其他化学品,生产所需空气经过无菌过滤,生产用水经过了去离子和反渗透处理,这样“种”出来的食用菌品质优良,品味鲜美。“一年四季都可生产,不用看天!“蓝天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工厂每万吨产能的投资是其他工厂化或合作社模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项目消耗的水电气折成标准煤后,每万元产值能耗为0.6吨标准煤(国内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接近2吨标准煤,农户或其他合作社形式种植的能耗更高);同时,食用菌制菌棒包括基料投放、混合、灭菌、接种、装袋都机械化一次性完成,全过程仅需5~6小时,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和时间。
“从一个三角瓶到5吨优质菌种,仅需6~7天;由于采用机械在密封条件下混种的方式接种,菌袋发丝快,成功率高:稳定达到98%以上,仅15天左右菌丝长满,生物转换率超过100%。”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著名生物专家夏玉先说,实现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周年稳定生产和销售的关键在于对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系统创新,而核心是自主研发的先进制种技术及生产设备,有效克服了目前国内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工艺较复杂、设备多、投资大、技术要求较高和生产效率不够高的局限。
夏玉先透露,这一创新的突出优势引发了广泛关注,上海、北京、武汉、成都等多地政府都有意引入该项目,中粮、首钢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联系合作投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