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车间门口都装有食用菌智能控制器,用于查看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比如菌棒发酵,我们就会利用监测让车间温度保持在最合适的10.8℃左右。”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工人在这里做什么呢?农委工作人员说,生产过程仅在移送菌瓶和收割时需要人力,“灭菌、点种、养菌等环节,都由自动化机械手完成,避免了手工作坊式的人工操作。”自动接种机可以有效降低杂菌感染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而接种过程中的空气可达到国家空气净化100级标准。
豆芽菜、食用菌等多种农产品在通州区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仅永乐店镇的食用菌就可以达到日产80吨,年产接近3万吨,占全区产量的60%。在永乐店和马驹桥两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已发展到6.8万平方米。
工厂化生产安全吗?记者了解到,由于工厂化生产全程可控,技术人员可随时查看水质、气温、土壤的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一旦发生病虫害或水质出现问题,我们的技术反应是非常快的。”
通州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化生产避免了天气等外界影响,因此可以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以杏鲍菇为例,传统栽培的杏鲍菇1年只有冬天一个产季,而工厂化栽培365天不受气候影响,从制棒、接种到发酵、育菇,到最后杏鲍菇成熟,一个周期只需要40天,生产效率比传统要提高200倍。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周期缩短,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和调节能力也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