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乡地处张广才岭余脉,境内山多林密,气候宜人,加之没有重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发展绿色农产品。但,到底发展什么更有效?这成了新安乡历届班子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经过一番调查后,新安乡提出了“食用菌富乡”计划。
2003年,桂家村原村支书王金荣率先开始种黑木耳。经过2年的磕磕绊绊,王金荣掌握了黑木耳栽培技术,开始带领乡亲们一起种。到2009年,村里的黑木耳种植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很多农户手头也比较宽裕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将“木耳富乡”计划更广泛地推广开来,新安乡政府请示上级政府拿出3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扶持食用菌场地建设、人员培训。在桂家村已建成2个千万袋食用菌基地的基础上,新安乡现已形成8个种植规模10万袋以上的示范村,品种由以前的黑木耳、滑子蘑发展到了平菇、香菇等20多个。
柳树河村的朱维礼是这一计划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朱维礼2008年开始学种黑木耳,一年后买了一台轿车。他说,买车是为了到外面学技术。只要周边有相关的技术交流或业务洽谈会,他都会驱车前往。这些年来,他把技术无偿奉献给乡亲们,带动180多户村民种上了木耳。
新安乡的“食用菌富乡”计划,不仅让当地农民受益,也让当地林业职工受益。王福军是上营森林经营管理局柳树河林场的职工,种木耳已有十几年了。他说:“以前自己是单打独斗,交流技术、销售木耳都不方便。现在全乡食用菌种植形成了气候,我的木耳市场也随之扩大了。”
据介绍,食用菌种植现已成为新安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产值4500万元左右。(原标题:新安乡食用菌富乡记:农民受益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