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2-15-49-8548.jpg)
红菇丰收,村民们脸上绽开了花。
8月29日,被誉为“红菇村”的大田县东风农场盂坂村,红菇的采收已经进入了尾声。
盂坂村留山产红菇的历史悠久,在南宋就有记载,目前,留山上产菇林区达2600多亩。
以前,村民各自为阵,护菇力量分散,红菇菌区容易遭受破坏,每年大多只能采收干菇200多公斤,各家收成也高低不均。1997年,盂坂村组织全村“抱团”管护、采收红菇,修起防火路,成立护林队,对产菇林区采取精致管护。护林队员由全体村民投票,每年选出票数最高的6位村民为护林队员,村民们可随时上山抽查护林队员工作。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3-09-95-8548.jpg)
收获季节,这片山林设了80个固定点,村民24小时轮流守护红菇。
身处密林之间的盂坂人,却鲜用柴火,大多采用电器,率先用起了沼气。村里每年烘烤红菇需要2000公斤木炭,全都是村民们跑到周边地区收购来的,绝对舍不得砍留山上一根杂木。盂坂人想得很简单:砍倒一棵树,就可能减少一处生长红菇的地方,就是断了自己一条财路。留山上满山尽是阔叶树,处处都是生长红菇的好地方,只有爱护留山,留山红菇才会取之不尽,才能“留”给子孙后代。
采收红菇的20多天,全村村民上山,分成三组,吃住在山上,分工明确,护菇、采菇、烤菇均责任到人。精致管护后,红菇产量明显看涨,村主任苏光地说,有些产菇集中区,多得只能以脚尖着地,小心翼翼地移动着采摘,十平方左右的地盘,可采到一大篮子的红菇。今年已经采收干菇1500多公斤,产值200多万元,户均获利5万元以上。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3-43-80-8548.jpg)
烤菇是最关键的工序,一批红菇得烤上10个小时,火候掌握要很精准。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4-17-69-8548.jpg)
村民在山中采收成熟红菇,幼菇则被留下。
山养人,人更敬山。每年红菇收成后,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村民们在2600多亩的山场进行劈草、清理作业,让林木“透气”、菌群繁衍。就是山上有杂木因风吹倒,也没有一个村民会擅自取回家,就让它烂在山上,增加菌群。
盂坂人对留山管护之道概括为“以生态养生态”,即生态密林易产菇,红菇得利来护林。苏光地说,只要护林的习气不丢,红菇产量还会不断上涨,留山,就是年产百万的“金山”。(原标题:三明大田:红菇村的“绿色账本”)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4-55-12-8548.jpg)
护林员在林中巡查有无盗采的痕迹。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09/13/11-45-26-71-8548.jpg)
傍晚,村民在山上忙碌一天后,挑着两筐满满的红菇下山。